第八十四章 守策-《鐵血殘明》
第(2/3)頁
孫先生清清嗓子之后道,“孫某認為當守縣城。
朝廷論罪,陷城失地居首,流寇來則來矣,去也去得甚快,地是決計不要,但若是城池被破,百姓死傷必重,就算流寇之后走了,地方牧守也是死罪,朝中對地方上可以嚴厲得緊。”
孫先生當著龐雨的面這樣說,已經是把龐雨當做自己人,如果是有其他人在場,他絕不會說得這么直白。
孫先生的意思就是,朝廷只看重縣城,只要縣城在,城外就算再糜爛,也不算喪城失地,因為流寇是不會占據鄉野不走的。
“還不說朝中定罪嚴厲,縣城原本便是一縣財貨百姓生聚之地。”
楊爾銘一副少年老成模樣,背起手在屋中來回踱步,一邊思索著道,“若守縣境,必與流賊對陣交鋒不可,想我一縣之地,無力與流賊野地浪戰,非不愿也,是不能也。
另者,流賊來去皆快,盡靠馬騾,桐城鄉間山澤之地不適宜他們縱橫,鄉野之中料來應當無大礙。
是以應以縣治為重,鄉野為輔。”
以鄉野為輔,換個說法就是集鎮鄉村都不管了。
在龐雨看來,這也是最符合實際情況的,但也最符合地方官自身利益,確實就放棄了保護鄉野百姓的責任,當然楊爾銘也給自己找了一些理由,以強化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龐雨聽了放心了一些,依托城墻打防御戰,對作戰技能的要求就低了很多,把壯班拉出來強化訓練幾天也勉強可以用。
龐雨對此還是有些準備,立刻說道,“那便是以守縣治為重,以守鄉野為輔,卑職這里已有一些計較,可先供大人參詳。”
“龐班頭你說來聽聽。”
“第一是明保甲,無論城鄉,皆要保甲嚴明,嚴查往來流動之人;第二是團練鄉兵,除卑職編練壯班之外,城中各坊要編社兵,各里要有鄉兵;第三是儲存武備、糧草,火藥、兵甲,第四是遠近偵聽,哪怕早一個時辰得消息,也全然不同;第五是傳信,衙中馬快少有操練,馬匹皆瘦弱,快手多干捕盜緝拿之事,卑職會嚴加操練,一旦得知流寇到來,即刻以馬快通知各鄉各里,尤其官道左近村鎮人家應馬上撤離,最好是能提前操演;第六是備預案,凡事預則立,一旦流寇接近,便按預案籌備,不至手忙腳亂;第七是最要緊的一條,需要大人出面。”
楊爾銘認真的問道,“何事?”
“要抵御外敵,必須充分調動一切力量,最要緊是人力和錢財,城鄉能協助縣衙的,就是士紳里老宗族,請大人時常召集他們通報匪情,只有他們重視匪患,鄉間才能充分動員。”
楊爾銘連連點頭,他和孫先生也商議過,與龐雨說的有部分是相同的,他聽完后對龐雨道,“方才所說,立刻列一個條陳給本官。”
龐雨立刻答應,楊爾銘和孫先生都對他很滿意,其他的班頭,既提不出這樣的條陳,也不可能做得了這樣的文書工作。
“那事不宜遲,本官午后便召集城中士紳商議,并一起巡查城池。”
……桐城南門門城墻上,一群人沿著城墻一路邊走便看,不時還停下對著城外指點。
龐雨帶著十多名手下走在后邊,他在前面的人群中看到了潘應婁、劉秀才、江之淮、張秉成、蔣臣等人,他們都是士紳代表,其他一些則是城內宗族耆老和里長,但阮大鋮沒在其中,看起來楊爾銘也延續了前任的態度,就是盡量不與阮大鋮打交道。
這里面的潘映婁原本也打算去南京的,并約了阮大鋮同行,在原本的時空,阮大鋮也是在民亂后立刻遷往南京,避開了后來兩淮的動亂歲月。
現在因為接了一個女駙馬的新戲,阮大鋮和潘映婁都留在了桐城,沒想到會面臨流寇直接的威脅,所以潘映婁的臉色有點陰沉,蔣臣還是那副沉著模樣,倒是江之淮有些興奮。
因為潛山在桐城南方,所以楊爾銘下意識的選擇從南門開始,然后往向陽門巡查,今日要巡查全部城墻。
他們在前面指點江山,龐雨則帶著自己手下在后邊研究自己的業務。
“班頭,此段城墻上寬大概一丈七尺。”
龐雨轉身看向說話的江帆,“守南城墻若是用長矛,就不能太長,最多用八尺到一丈,城墻寬度不足,地方比較局促,武器必須要靈活好用,適應作戰的環境和對象。”
龐雨說完又往城下看去,城墻外層層疊疊的房頂,很多人家離城墻都已經很近,如果流寇站上房頂,城墻的優勢就減少了很大部分。
桐城城墻長六里,城垛一千六百七十三個,城門六個水關兩個,每個垛口派一人守衛的話,也需要一千多人,光靠龐雨的壯班是絕對不夠的,所以還要請那些士紳耆老一同巡視。
“流寇的護具和遠程攻擊能力如何?
弓箭多不多?
有沒有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中方县|
延川县|
安西县|
浦北县|
西乌珠穆沁旗|
余江县|
张家口市|
大足县|
齐齐哈尔市|
马龙县|
澎湖县|
曲阜市|
青海省|
内丘县|
承德市|
乐平市|
湛江市|
广安市|
璧山县|
柳州市|
裕民县|
大埔区|
平遥县|
永年县|
灵寿县|
大港区|
文水县|
固原市|
临泽县|
仙居县|
特克斯县|
浑源县|
宾川县|
来凤县|
洞头县|
陇西县|
龙岩市|
安平县|
康定县|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