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鐵血殘明》
第(2/3)頁
店里沒有幾個客人,大多幫傭都在門前站著,不許那些過路的行人擠入店內(nèi),一個掌柜模樣的中年人在門口皺著眉,似乎對人群堵住店門甚為不滿。
龐雨被擠得煩悶,又想等等后面的何仙崖,便離開人群邁步進(jìn)了店。
郭奉友也進(jìn)來在他側(cè)后站了,往店中每人不停的打量。
那掌柜見有人進(jìn)來,先是準(zhǔn)備趕出去,隨即一看龐雨的打扮,身穿綢質(zhì)青衿頭戴方帽,一副讀書人的派頭,后面還跟進(jìn)來一個隨從,還帶著兩把刀,應(yīng)該是有錢的公子哥或是行商。
掌柜換上笑臉,對龐雨拱手道,“公子從何處來,可是要看些米豆。”
龐雨擦擦額頭的汗道,“在下從安慶來,此時不看米豆,今日是外邊擁擠,進(jìn)來借貴店寶地喘口氣,等一下后面的伴當(dāng)。”
那掌柜哦了一聲,面上沒有絲毫不快,對身邊一個伙計道,“給公子拿條擦汗的毛巾。”
那伙計很快拿了過來,龐雨趕緊道謝,接了看到很干凈,便擦了擦汗。
龐雨轉(zhuǎn)頭對郭奉友道,“看著何仙崖他們,不要走過了。”
郭奉友應(yīng)了一聲,又掃視一遍堂中后便站到門口,專注的看著經(jīng)過的人群。
雖然聽龐雨不是做米豆生意,掌柜還是滿面微笑的道,“公子口音一聽便是從安慶來的,那里世家大族聞名大江,公子器宇不凡,定是世家子弟。”
龐雨哈哈笑了兩聲,既沒承認(rèn)也沒否認(rèn),隨口對他問道,“最近安慶來的人可多。”
“安慶多,江北的都多。”
那掌柜收了笑臉,“北方不太平,前些年建奴入寇,山東又出了叛軍,河南山東巨富大家皆往南來,前年流寇入了湖廣,湖廣士紳來,去年桐城民變之后,過江的江北人更多起來,今年那流寇燒了鳳陽,那便了不得,整個江北的世家大戶都往南京來,往往帶許多仆從行李,否則上新河碼頭豈有如此擁擠。”
龐雨聽了才知,不止是安慶的士紳要往南京走,看樣子整個北方的有錢人都在往南京集中。
他們恐怕是在北方受了驚嚇,一定要過了長江才覺得安心。
“咱們安慶來的世家也不少。”
龐雨背著手,抬步往里走去,一邊走一邊看里面的陳設(shè),“安慶有些生意都沒人做了,在下此次來南京,倒不是移居此地,而是來看看有什么生意合適做的。”
掌柜跟在身后殷勤的道,“安慶過來的大宗,最多便是稻米,多是從樅陽出江的,其次是竹器,安慶左近的毛竹豐盛,竹器一向馳名大江,不過那一般是在龍江碼頭上岸,咱們這上新河碼頭最多的便是米豆,在下在此開米店已有三代,在江上做米豆生意的,好多都知道郭家米豆鋪。”
龐雨在心中記下后,又對那掌柜問道,“在下看先生這里各處米都有售賣,不知何處量最大。”
那掌柜仔細(xì)打量一下龐雨后道,“當(dāng)然是湖廣米最多,其次江西,安慶米也不少,最少的是川米,在下這店中每年銷量巨萬,公子若是要做稻米生意,跟小店做是最可靠的,”“那在下問一問,南京城中所食之米,有多少是從上游來的,這生意到底有多大宗?”
掌柜根本沒有思考,揚揚頭道,“南京城中人過百萬,桑麻魚鹽取自下游,米豆卻只從上游來,若是湖廣江西有個天災(zāi)歉收,米客不至之時,南京便要糧價驟涌民不聊生,更者說,這上新河碼頭不止售賣南京城中,下游蘇松浙江桑麻遍地,糧食所出不足民食,幾乎都仰食于上游,除少許糧商直接販去,大多要來這上新河碼頭販糧,如此說公子便知,你賣多大宗的安慶米過來,小店也接得了,只看公子能收多少而已。”
此時郭奉友在門口叫喊,把何仙崖和徐愣子都叫了進(jìn)來。
龐雨笑道,“那倒可一試,待我回程時,再來與你詳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始兴县|
曲松县|
皋兰县|
连山|
蒲城县|
大余县|
彭水|
青川县|
大城县|
泰宁县|
永宁县|
鄂托克前旗|
台江县|
财经|
汤原县|
孝感市|
辉县市|
宜州市|
马龙县|
克拉玛依市|
舒兰市|
宝应县|
锦州市|
兖州市|
同仁县|
富宁县|
南溪县|
城口县|
乐安县|
海宁市|
贵阳市|
佛山市|
敖汉旗|
屯门区|
漳浦县|
根河市|
惠州市|
农安县|
浏阳市|
随州市|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