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黃興將帶著這600名勇敢而堅定的戰士,開始一場基本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決死反攻。 就像西方詩人筆下,那位朝著風車發起沖鋒的騎士,黃興本來就是一名孤獨的騎士。 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世人眼中一直頗有爭議,對于在正規戰場上,指揮大軍做戰,或許黃興確實算不上杰出,他也沒機會指揮真正的大軍。 但是這么多年來,黃興組織領導了這么多次城市起義,在指揮城市街巷戰這一塊,卻是無可置疑的專家,甚至可以說是如今的神州第一人了。 像兩年前的廣州起義,他率領一百余人,就攻破了兩廣總督府,逼得兩廣總督張鳴岐落荒而逃。 這也是黃興敢孤身趕赴漢口,希望爭取一絲機會改變漢口戰局的底氣所在。 而此時集合在滿春茶園的這些革命軍士兵,原先都是出自湖北新軍,和如今軍政府那些要員不同,在他們的心目中,孫文,黃興幾人,是一直以來無比崇拜景仰的對象,如今由黃興來領導他們,自然沒人會表示不滿。 至少在漢口這些殘軍的指揮權上,黃興沒有受到任何阻礙。 從這天中午時分開始,在黃興抵達滿春茶園后,漢口北洋軍和革命軍的街巷戰,漸漸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黃興并沒有領兵直接反攻,而是先以后城馬路一帶為中心,沿著樓街,黃陂街、王家巷、四官殿、龍王廟間不斷穿插往復,一邊集中優勢兵力殲滅那些落單的清軍小隊,一邊收攏潰散的革命軍戰士。 漢口老城區縱橫交錯,宛如迷宮般的街道,非常方便他這種戰術的施展,而且還有許多熱情的漢口市民,幫著他們帶路,提前告知他們清軍的動向。 到了這日夜間,黃興手下匯聚的革命軍,已經多達上千人,不斷地積累著小勝,殲滅的清軍足有五六百,這一帶的清軍已經基本被肅清,然后他才開始謹慎地朝大智門車站,歆生路方向推進。 而與此同時,原慈從東往西搜索,也開始漸漸靠近歆生路。 一路走來,原慈除非遇到清軍朝他攻擊,很少會主動出手,有時候能夠避開的,他也會選擇避開,他已經絲毫沒有介入人間的這些戰爭中的興趣了,只想找到劉匡義,然后馬上回去。 不過,這個過程中有一次例外。 那是在離歆生路不遠的的一處街口處,兩三百名清軍團團圍住了一隊五六十人的革命軍。 雙方各自隱在街邊的一些掩體后面,卻沒有直接開火交戰。 而在被圍革命軍士兵們的前方,有一名身穿原湖北新軍軍服的軍官,躲在一間房子的大門后,探著頭大聲叫嚷著,正在招降這些猶自不肯放下武器的革命軍士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