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了樓寧的步驟之后,大家發現除去刨坑還有漚肥這些不同外,其他流程都是一樣的,甚至更加簡化。 卻極有效率。 肥料由大隊長親自處理。 其實樓寧給出的方法為了符合這個年代的生產力,所以并不是很好聞,甚至頗為令人反胃。 但是看著那一片片旺盛的叫人害怕,簡直跟潑墨一樣綠油油紅薯苗,強壯地、在風中擺蕩、再也沒有之前那種顫巍巍的脆弱感,就讓人覺得相當有成夠感。 這一陣子吃的苦,彷佛就在這些充滿希望的小家伙的律動中,讓人看見了豐收的喜悅。 “大家加緊刨地!多出來的苗都給用林招弟的方法種下去!說不準咱們棉村今年還有機會能競爭一把產量呢!” “唉呀!要是能夠掙個名次回來,說不定能夠多宰一頭豬咧!” “那是!我再去拔拔草。” “我也把石頭枯枝撿一撿吧。” 有了收獲就等于有盼頭,之前日子過得艱苦,一年又一年朝地里刨食,卻得靠人救濟,這對于棉村的人來說很難堪。 沒有姑娘愿意嫁過來,他們村里的姑娘卻一直嫁出去,人口失衡,生活困頓,大家的日子越過越負面,這是必然的結果,也無力去反擊。 然而現在,茁壯旺盛的紅薯苗,卻讓人看到曙光。 大家顧不得疲憊,即便之后還得去種糯米,都樂意節省自己休息的時間,只想要把這些苗苗給伺候好了。 等苗長得多了,再割一點兒回家炒著吃,看看能不能分一點福氣,讓自家孩子長的健壯些! “那些苗,之后少吃一點,煮了喂給豬吃,反而還能夠讓豬長得快又好。”另一邊,樓寧并不知道大家的心理活動,還對大隊長說,“之后我把做粉絲的方法也改良一下,讓大家可以減少浪費紅薯,并且吃得飽,又能拿去賣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