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42集情景喜劇《胡同人家》,將于本周六晚跟大家見面,每天兩集。” 炒概念,觀眾哪知道什么情景喜劇,一看國內第一部,自然有了興趣。 至于為什么播兩集?因為單集時間短,不夠看。 用后世的話說,就是“短小無力”、“垂死病中驚坐起”、“喝口水就看完了”巴拉巴拉。 書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 周六,傍晚。 《京城青年報》報社內,記者于佳佳奮筆疾書,手寫速度跟著思路一塊狂飆,很快寫好了一篇稿子。 這年頭媒體行業(yè)非常粗糙,記者人數(shù)少,信息傳播緩慢,所以新聞也少,基本誰逮著誰算。 于佳佳今天沒搶著好東西,索性七拼八湊,結合前幾天“平安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yè)”的消息,寫了一篇改革開放以來保險業(yè)發(fā)展的文章。 “主任,您看看。” 她拿給部門領導過目,領導仔細檢查,見無紕漏便簽了字,意思是可以送交編輯部排版。 于佳佳忙活完,回來收拾收拾,準備下班。 還沒走,副主編忽然闖進來,招呼道:“臨時分派一個任務啊,今天晚上都看看那個《胡同人家》,然后想想有什么能寫的。” “前幾天不給他們發(fā)過宣傳稿么,怎么我們還得看?” “就是,又不是《紅樓夢》,就一情景喜劇。” “你知道啥叫情景喜劇?” “不知道啊,但我覺著它不行。京臺這次糊涂,吹的那么牛逼,萬一觀眾不買賬,你尷尬不尷尬?還不如看看《末代皇帝》,好歹能寫點考據(jù)文章。” “你這是主觀意識錯誤,沒看先否定,有違你記者立場。” “我又不跟外頭說,什么立場不立場,反正我喜歡《末代皇帝》。” “行了行了!” 副主編打斷爭論,道:“別小看這片子。我電視局的一個朋友說,他們可是吵了十來天,最后張永京自己拍板,才讓過審。 張永京都知道吧?再過兩年就退了,這節(jié)骨眼上肯擔風險,里面肯定有點東西。你們回去都看看,就算沒有,張永京這事也能深入挖一下。” “成,那我就瞅兩眼。” “不是強制任務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