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許非說(3)-《從1983開始》
第(1/3)頁
《論影視劇的自我修養(yǎng)》第二篇,服化道。
許非寫的比較郁悶,如果寫后世,他能噴十萬字不重樣。現在的影視工作者素質太高啊!服化道要貼合時代,符合人物,這是當常識來做的。
所以他只能強調其特殊意義,呼吁大家重視,懂得欣賞。
“服,即服裝設計。化,即化妝。道,即道具和布景。
如果劇本決定了一部作品的下限,那服化道就決定了它的上限。它是觀眾的第一眼審美,是評判作品的重要標準,不是用一句‘幕后工作’就能形容的。
關于它的討論性,更多出現在古代戲中,還是先看例子。
圖片是1983年的電視劇《武松》,齊魯電視臺拍攝,祝延平主演。
它不僅僅是一部改編名著的古典電視劇,在很多方面,該劇都足以載入史冊。比如它的敘事結構、鏡頭運用、武打設計等等,都達到了高度成熟。
今天我們說的是服化道。
《武松》堪稱開創(chuàng)了服化道尊重歷史和文化的先河,雖然當時很粗糙,但細節(jié)值得考究,基本還原了北宋末年的社會風貌。
看圖。
書中寫武松辭別宋江時,‘穿了一領新納紅袖襖,戴著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桿棒,相辭了便行。’
北宋男子的基本服飾,大概分公服、常服和平民服。武松此時不是都頭,所以穿的是平民襖,長至膝蓋,有袖頭,夾或棉。
至于范陽氈笠,氈笠是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制成的,帶寬檐的帽子。
范陽在今保府北部以及京城這一地區(qū),在北宋屬漢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處。當地漢族人學會了制氈技術,又擁有豐富原材料,就成了氈笠的生產基地。
北宋馳名品牌,老少爺們都喜歡。
所以我們再看《武松》的這身裝扮,自會發(fā)現其中妙處與值得敬佩的地方,這也是服化道最根本的價值。
我們不能拿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不能在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胡服騎射,更不能從建筑外景到室內內景,從人物著裝到桌面擺設,永遠那么嶄新靚麗。
古代磚墻上沒有風吹雨打的痕跡,人來人往的集市干干凈凈,一塵不染。
這種‘嶄新’,必須要唾棄。
所謂一步一景有故事,一草一木總關情。
服化道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幕后,其中蘊含的龐大信息,決定著影視劇‘塑造環(huán)境’的成敗,也是作品真實感的關鍵來源。
甚至承載著傳播歷史符號和營造美學的重任。
再舉個例子,我在電視劇《紅樓夢》中有幸出演了賈蕓一角,有段時間與化妝師楊樹云同屋,他就為我講述了構思黛玉罥煙眉的過程……”
在許非飽藏私貨的第二篇文章見報之后,數家全國性報刊的轉載影響力,也慢慢釋放出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拜泉县|
江永县|
嘉定区|
建德市|
福安市|
渑池县|
厦门市|
龙陵县|
大港区|
象州县|
贺州市|
河曲县|
德令哈市|
塘沽区|
洱源县|
临邑县|
温宿县|
阳原县|
都昌县|
右玉县|
宣威市|
永平县|
保靖县|
长岭县|
江孜县|
饶河县|
分宜县|
衡东县|
沽源县|
马尔康县|
内丘县|
建湖县|
金溪县|
盈江县|
平定县|
平原县|
金堂县|
景洪市|
江源县|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