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獎勵非常高大上,這些知識,可以說凝結了鐵血星人千百年宇宙探索的結晶,地球每年花費無數,探索宇宙奧秘,也只是得到這些知識其中的千萬億萬分之一知識,想要達到鐵血星人這種宇宙知識量,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年。 如果宇宙學者們得到這份星際圖,絕對會欣喜若狂,直接犯心臟病都很正常。 可要說對江浩,那真的是沒啥卵用。 現實世界,地球的衛星火箭技術,只在月球墊了一下腳,登陸最近的行星火星都難,飛出太陽系更是奢望。 人類最快的飛行器旅行者1號,飛行速度為17km/s,已經飛行42年,依然沒有飛出太陽系,而要從太陽系飛到最近的一個恒星系,半人馬座比鄰星,大約需要四萬年左右。 除非擁有鐵血星人的宇宙飛船技術,否則星圖只是擺設,就算交給地球科學家,也只會被認為是空想幻想胡亂瞎想。 不過不管怎么說,這些星域圖也為江浩開拓了視野,解了某些疑惑,宇宙之大,浩瀚無垠,神秘莫測,人類世界只是極其微小的一個存在,之前人們總以為人類是宇宙的主角,其實呢,這只是人類的幻想和渴望而已。 還有, 江浩感覺自己對道家典籍中的某些說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道究竟是什么,有人說是混沌,有人說是宇宙,沒人能真正解釋明白,因為只要一解釋,就會被思想眼界禁錮住他。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可能是道教宇宙生成論最簡明的概括。 《道德經》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江浩對這句話理解又深刻幾分。 他又想起《黃帝內經》中,《五運行大論篇》記載: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 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 帝曰:馮乎? 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黃帝問岐伯:“地是在最下面的嗎?” 岐伯答:“地只是在人的下面,在太虛的中間。” 黃帝又問:“太虛是空的,地是怎么安穩在中間的呢?” 岐伯說:“是大氣將它托舉了起來。” 靠,現在想想,二千年前老祖宗們就知道這個道理了,難道不是奇哉怪也嗎? 繼而江浩又想到《開天經》,《開天經》記載:“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而下,為太初之師。口吐《開天經》一部,四十八萬卷。一卷有四十八萬字,一字辟方一百里,以教太初。太初始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溟涬鴻蒙,置立形象,安豎南北,制正東西,開暗顯明,光格四維上下,內外表里,長短粗細,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