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浩與周欣妍身穿便裝,隨著游客一起走進嶗山,一邊走一邊給周欣妍講解嶗山歷史。 “建元元年張廉夫在太清宮處創建三官庵,幾間草棚,便是嶗山道教之開端,距今已經2000年了。” “宋初宋太祖黃袍加身,敕封華蓋真人劉若拙,建上清、太清二宮,別館數座,自此后嶗山日漸興盛。” “金元年間,傳統道教衰落,全真教興起,邱處機、劉處玄等全真七子親臨嶗山,在此各創宗派,張三豐也曾在此修道。” “名山大川,道士看上和尚自然也會看上,這里可是妥妥的海景房,就有了和尚在此地建廟。” 還海景房,周欣妍被江浩這個說法逗笑了。 “道家純陽祖師吸收三教理論,嶗山傳承全真,佛道之間相互吸收、融合,也就慢慢形成了現在的樣子,不過當時教派之間的利益糾紛道統爭奪,還是非常慘烈的。” 江浩說著歷史,兩人到了山上,在各道館轉了一圈,江浩心里微微有些失望,這里的商業氣息太濃了,根本沒有一點仙山氣象,比之茅山、龍虎山差了許多。 茅山、龍虎山也開展旅游事業,可終究有前山后山之分,道士有一片自己的空間,而這里江浩就沒有發現什么后山。 在一處廟門前,有一個道士打扮的年輕人,江浩打算過去問問怎么找觀主。 那小道士正看手機,被江浩打斷,抬眼瞅瞅他,沒好氣的說道:“觀主不見外客,想要問卜前程,去旁邊房中,有師傅給你們算卦。” 江浩微微皺眉,對人這種態度,哪有一點道家人的心性。 也罷, 不理他。 江浩和周欣妍繼續往里走,在太清宮上香之后,江浩看到旁邊三官殿有經營神像和請香處,這里的香和物品很貴,動輒幾百幾千,江浩甚至有看到一根香標價幾萬的。 在三清殿太清宮展覽室,有解簽算命的,解一支簽少則幾十元、百元,多則幾千元甚至上萬。 江浩看的心有不悅,這經營氣氛也太濃了,哪還有一點道家氣象。 和周欣妍剛走太清宮,在大門口被一個年輕道士攔住,微笑點頭道:“這位先生好面相,可愿意看看前程,讓觀中高道為你今后指點一下迷津。” 江浩笑了笑,“指點迷津就算了,我到想問問如何找到觀中負責人。” 那道士眨眨眼笑了笑,“指點迷津的高道就是太清宮監院,如果你想問什么,找他便是。” 江浩點點頭,和周欣妍一起,隨著這道人三轉兩轉來到一處小院,正房坐著一位留著長須的道人,對江浩點點頭也不說話,江浩剛想說什么,這人抬起手立刻阻止,讓江浩坐下,先看面相后看手相,最后從旁邊一個書櫥內拿出一本小冊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