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民眾黃金消失,日本國內出現小范圍騷亂,不過因為政府和軍隊一起施壓,很快把事情按下去,報紙上也沒有出現任何報道。 日本出動大批警察和軍隊,大范圍大力度搜索,依舊沒有發現劫匪的蹤跡,甚至那批身穿日本軍服的劫匪,究竟出自哪支部隊都沒有調查出來。 江浩來到走在街上,偶爾能看到匆匆跑過的日本警察,只要看到可疑的人,就會上前盤問一翻,弄得民眾非常緊張。 偶爾還能看到呼嘯而過拉滿日軍的貨車。 江浩恢復自己本來容貌,穿著筆挺的西服,帥氣非常。 來到使館街,這里明顯清凈許多,走進一家英式咖啡館,要了一杯咖啡和一盤甜點,女招待端著托盤送過來,是一個日本女子,長得還算漂亮,能進英國人的咖啡館做事,肯定是經過精挑細選過的。 江浩抽出2日元紙幣遞過去。 “小費”。 女孩眼睛頓時放光。 要知道,這個年代,一名少尉軍官的月薪也只有70日元,一名普通日本工人,工資不過三四十日元,女侍者每月也就能賺到20日元左右。 不過現在日本物價也非常低, 一等米每升0.6日元,三等米每升0.5日元,豬肉每斤0.6日元,雞肉每斤0.5日元。 拉面每份0.2日元,金槍魚壽司每份0.3日元,法國葡萄酒5日元一瓶,自行車60日元一輛。 高級歌舞伎町20日元一夜。 2日元,對眼前這個日本服務生來說,相當于她3天的工資。 女孩趕緊鞠躬,雙手接過小費,“謝謝您先生,您真是太慷慨了。” “我想問問你,附近的外國報社有幾家,我要國外報社,有名的那種?”江浩問道。 日本明治維新以后,實行資本主義崛起之路,逐步強大起來,也有很多報紙在日本開設分部,而且一般都會開在使館區,因為這里相對更安全。 江浩心里有想法,需要報社的‘朋友’幫忙,所以來到使館區。 “往東走300米左手邊,是《泰晤士報》在日本的分館,負責人是威廉·西蒙斯先生,他偶爾會來我們咖啡館坐坐。” “再往東走200米,過了法國大使館,就是《費加羅報》分館,社長是莫里斯先生,一個胖胖的,留著兩撇向上翹胡子的老頭。”最后一句女孩是小聲笑著說的。 “走到大街十字路口,往南走200米,是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而往北走不遠,就能看到德國《法蘭克福報》報社分館。” “謝謝。” 江浩對著女孩微微一笑,女孩臉上頓時顯出幾分羞澀。 “能給我拿幾份報紙來嗎?”江浩道。 “當然,咖啡館每天都定最新的報紙,包括我剛剛說的那幾家報社的報紙,不過有些是英文和德文的,先生您能看懂嗎?”女孩問道。 “沒問題。” 過了一會兒,女孩拿來報紙,厚厚的一沓,女孩看了江浩一眼,帶著羞意離開。 江浩打開第一份《泰晤士報》,當下就是一愣,不是被報紙上的內容吸引,而是里面竟然夾著一張用咖啡館便簽寫的小紙條。 “我叫惠子,晚上9點下班,一人租住在MM街83號。” 這是邀請自己去她家玩兒的意思嗎? 那個女孩的長相,屬于清純可愛型的,身材不高卻很玲瓏。 江浩把紙條折疊好,放進西服衣兜里,遠處惠子正躲在門后偷偷觀察江浩,看江浩把紙條收起來,露出微笑。 不一定會真的去,收紙條只是對女孩的尊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