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大勝!-《魔臨》
第(1/3)頁
黑夜,永遠是最好的保護色。
在鄭伯爺的一聲令下,先前近乎是放棄所有戰略主動權的燕軍,開始迅捷地向一個方向快速移動。
沒有人大喊大叫,也沒有人去歇斯底里,氛圍,會傳染,大家都顯得很安靜,這其實是一種真正來自骨子里的軍事素質。
這不同于走正步,校尉拿著皮鞭子抽幾下子就能抽出的整肅;
這也不是喊口號,封功許愿下讓所有人腦子發熱時的沖動和狂熱;
這些士卒,都是上過戰場的,也是打過很多場勝仗的,不能說全部,但基本都是老卒。
老卒的優勢就在于,他們明白在戰場上該做什么時就做什么。
就比如現在,
他們并不覺得大喊大叫會提前引起楚人的注意,至少,他們沒想到這一層;
他們只是單純地覺得,與其大喊大叫,還不如把力氣省下來,以應對接下來的廝殺。
真正的百戰老卒,生活中是什么樣子千人千面,但在戰場上,卻近乎同時地拋去了身為人的外衣;
化身為野獸,
為了捕獵,
只有捕獵,
一切,
都是為了捕獵。
撕碎敵人的脖頸,撬開敵人的腦袋,將敵人的將旗撕扯下來踐踏在腳下,這是他們此時集體的信念。
將這群士卒捏合在一起,真的很不簡單,如果不是鄭伯爺親自掛帥,換做其他將領,都斷然做不到這種程度;
威望在,大家就信服你,因為你曾千里奔襲過取得大捷,立下大功,所以大家才對你有希望,有信任,有認同。
但就是這樣,鄭伯爺也是一直將這支軍隊藏著掖著,梁程那邊如何可以先不管,畢竟不管怎樣,梁程在收獲了楚人養馬場的戰馬后,再度化身為騎兵,胯下有馬,燕軍的信心是不同的;
鄭伯爺這里,可是放著攝政王所在的城池不攻的,為的,就是這股子氣不餒,不破,而一切的一切,只為留作此時來用!
青鸞軍的右路軍已經算是向西脫離了既定前撲范圍,他們的目標,是據羊城;
而張煌部作為屈培駱所在中路軍的前鋒軍,則因為早早地就撲過了頭,在向據羊城開赴時,相當于是早早地已經跑到了燕軍的南面去了。
將戰場簡單地剖析成平面的話,可以分為五個板塊。
其中,楚人占四個,燕人占一個。
右路軍在先行分離,中軍前鋒軍在向南撲進,中軍則拖在后面,卻也在撲進,左路軍則繼續在大河鎮。
敵眾我寡,這仗,不是不可以打,事實上,古往今來,從未有哪一仗就是單純地數雙方人頭定勝負的,若真那樣,那這世間早就和平大同了。
但作為“寡”的一方,集中兵力選擇打哪一個,就十分關鍵。
先前茍莫離的一眾操作,其實就是為了將本就主動放開陣形的青鸞軍更加劇烈地撕扯開,其目的,其實一直很固定,那就是青鸞軍的中軍,也就是那屈培駱所在的位置。
打掉它的中軍,相當于將一個人的心臟給一擊斃命,剩下的軀干,看似粗壯,實則,已經無法再構成什么威脅了。
且夜戰之下,對突襲方還是被突襲方,其實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夜幕之下,軍隊一旦展開,戰斗一旦開始,自上而下的指揮建制必然會是小,將領很難再像白天那樣對本方戰場和各部進行調控。
所以,夜戰的目標,必須明確且簡單。
鄭伯爺對燕軍下達的命令就是,全軍向東北方向突進,不要停,一直打穿打到青灘岸邊!
只點一個大方向,
然后,
你們沖殺吧!
……
“殺?。。。?!”
“殺?。。。。 ?
碰撞,來得極為突然,至少對于青鸞軍而言,顯得那么的突兀。
因為他們先前根本就沒發現燕軍主力的蹤跡,且在他們前方,還有張煌部的先鋒軍在前,按照常理而言,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先鋒軍先接敵,他們再隨之準備做出應對。
誰成想,燕軍竟然直接跳過了先鋒軍,打在了他們中軍上。
而且,青鸞軍在白日登岸后,其實一直在屈培駱的調動下和“空氣”斗智斗勇,身著甲胄站隊列,再不停地移動變幻,哪怕沒有廝殺,卻也足以疲勞士卒,而燕軍這邊,除了薛三曾帶著一小波人和林榮部稍微接觸了一下外,今日大部分時間其實一直都收縮著部隊坐在那里休息。
大膽的戰術設定,近乎是賭博式地交出戰場主動權,擔著這么大的風險,其目的,就是為了換取一個以逸待勞。
同時,
楚軍忙著“救駕”,在急行軍且前方有自家先鋒軍的前提下,軍列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保持,楚人一直引以為傲的步兵方陣,在此時更是一種笑話。
所以,
在燕軍第一波接觸后,
第二波和后續第三波第四波燕軍,就如同刀子切豆腐一般,直接穿透進了這支青鸞軍的中軍本體。
夜幕之下的殺戮,往往給人一種恐懼到極點的彷徨,士卒們的陣形被切散后,立馬就陷入了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的局面之中,所以,正常情況下,在晚上,將一支小股軍隊切散,也就相當于他們“脫離”了戰場,無法再對大局進行變動。
若是在白日,在將旗或者帥旗以及其他將領的呼喝下,他們還能集結成球,再以滾雪球的方式將潰散的士卒聚攏起來重新布置,現在,卻是不可能的了。
再者,燕人沖鋒的速度很快,前方的袍澤被沖破了,后方的楚軍也壓根沒能來得及組織什么陣列,甚至還會被前方莫名其妙潰退回來的己方袍澤反過頭來沖垮了自己這邊。
而這些袍澤之中,往往還夾雜著跟著一起沖殺過來的燕軍,你對他們下手嘛,容易砍到自己人,你不下手嘛,前面的陰影很可能不是己方袍澤而是燕軍,上來就給你一刀!
而在局部區域,楚人人數又占據著優勢,所以,戰場上很快出現了楚人和楚人互砍的局面,雙方直接殺紅了眼,有人清醒過來想停止這種己方殺戮,但對面已經又提刀砍來,沒辦法,為了保命只能繼續殺下去。
一時間,四處都是喊殺聲,對于中軍士卒而言,仿佛從東南西三個方向,都有大量的燕軍沖殺過來。
當初真正的青鸞軍主力,其實葬送在了玉盤城,這一支,可以算得上是由青鸞軍后軍組建而成的兵馬,精銳,倒也算是精銳,但就是欠缺了一些火候和歷練,賣相上是不錯的,你讓他們白天去結陣迎敵,其實也能打,也扛得住打,但面對晚上這種復雜且出人預料的襲擊,他們還是崩了。
崩,已成定局;
當初攻打東山堡時,城內的那位柱國率軍殺出時,鄭伯爺麾下的兵馬也差點被打崩。
士卒再褪去人性,再是野獸………
就是野獸,也并非冰冷的機器不是?
所以,
接下來還是看在這崩局已現的情況下,
屈氏少主屈培駱能否像昔日鄭伯爺那般,強行穩住局面,再將劣勢給反推回去!
不過,
他有一個劣勢,那就是他是黑夜。
而鄭伯爺那次,是在白日,有帥輦有將旗有一身金甲,可以讓士卒們看見。
潛行,
快速沖鋒,
接敵,
破陣,
勢如破竹!
鄭伯爺騎在馬上,身側,有四娘阿銘和劍圣三人,外加十名親衛,這算是此時鄭伯爺身邊所有保護力量了。
但除非在這黑夜里,楚軍能忽然冒出來一個將領忽然率五百以上的士卒殺到這里將鄭伯爺包圍,否則鄭伯爺這邊,安全上,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眼下,唯一的問題是,進軍的速度有些過快,導致鄭伯爺這里騎著馬向前,也得提起速度,但提起速度的同時,又擔心自己會偏離戰場。
究其原因,還是夜襲的效果太好,好到出乎了鄭伯爺的預料。
在這種情形下,你甚至不用再下達什么命令了,士卒們會一路向東北方向殺去,殺到青灘岸邊,殺到不能游泳過去時才會停歇。
而這一通穿鑿只要能成功,那么這支青鸞軍中軍,就算是完全被擊潰了。
鄭伯爺一邊策動著胯下戰馬一邊對身邊的劍圣道;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不喜歡那種宿命之敵的搭配,當你很優秀時,總會有人給你拉起一個靶子,讓你們強行對等。
就比如,你那邊的四大劍客,我這邊,前年不還流行說什么四大新生代將領么?”
就是屈培駱,民間也有不少流傳著關于其“臥薪嘗膽”的故事,一來,是民間向來有那種拉配對的嗜好,這不僅僅是體現在婚假上,而是大家廣義上,并不喜歡那種純粹的一枝獨秀;
再者,屈培駱作為屈氏嫡長子,有屈氏資源在背后撐著,結合燕楚之間勢同水火的大局,想來以后二人在戰場上相遇的機會也絕不會少,所以好事者自然會愿意在這件事上多費些筆墨。
你搶人妻子,他再復仇回來,這樣子的故事,才有意思,才有波瀾,才有看頭;
當然了,燕地百姓和他國百姓對這種故事的情感傾向自然是不同的,不過,大家看熱鬧聽故事的心態是一致的。
“存在即合理。”劍圣說道,“能站在那個位置上的,必然也是有水平的。”
“百里劍能比得過你?造劍師能比得過你?就是那位在軍中廝混這么久,劍鋒都要生銹了的李良申能比得過你?
誰才是你的一生之敵?
真覺得倆人原地踏步一直對罵一輩子,這種一生之敵么?”
“你現在要打勝仗了,你說什么都對。”劍圣說道。
“這就沒意思了,你得捧我。”
“為什么?”
“因為我要打勝仗了,我很高興,作為朋友,你得讓我多高興一會兒?!?
“可這仗從頭到尾都是茍莫離指揮的?!?
“你殺人時,別人會說是龍淵殺的人,和你虞化平沒關系么?”
“也對?!?
“是吧。”
“所以,恭喜鄭伯爺運籌帷幄,再立新功。”
“新功不新功的無所謂了,我功勞夠多的了,這一次入楚,荊城一燒,我就已經大功告成,現在做什么,無非就是個錦上添花?!?
跟著愿意無限制提攜自己的領導就是有這種好處,
你的付出,已經算好了,你可以得到的收獲,也算好了,真真正正地按勞分配;
甚至,
你還能在這基礎上,有閑情逸致地去做一些本可以不做的事。
如同澆花、
如同養魚、
如同烹茶,
如同將那位明明一點都未曾得罪過自己反而自己對不起他很多的屈氏嫡長子再一腳給他踩在地上!
這一仗,本可以不打,大大方方遁入大澤,等著靖南王鐵騎來接,自然是穩妥,但眼下這一仗打成了,
得,
那自己還能在這大楚京畿之地繼續悠哉一段日子,不必急著去大澤的爛泥漿里打滾兒。
“嗯,怎么感覺前面有些堵了?”
雖然這里視野很受限,但從身邊燕軍士卒的行進速度和前方廝殺聲來看,應該是終于遭遇到了來自楚軍的真正成建制的抵抗。
“阿力!”
鄭伯爺直接喊道,
“給我沖垮他們!”
隨即,
前方傳來一聲大吼:
“烏拉!”
一群士卒跟著一起喊:
“烏拉!”
“烏拉!”
只見一身著重甲鐵塔一般高大的漢子像是一頭野牛一般揮舞著巨斧向前直接莽了過去。
如果是在白天,楚軍結陣時,像樊力這般沖過去,很快就會被長槍卡住然后被制服或者被殺死,但現在是晚上,楚人雖然在這里形成了有組織的抵抗,但距離真正的結陣還是差了太遠,無非是靠著某個將領的威信組織起來了一批,又正好碰到了燕軍一輪沖鋒舊力剛去新力未接正需要喘口氣的當口,才得以攔住片刻罷了。
樊力領著其身邊士卒近乎無畏地沖撞,砸開了前方楚人的一個缺口,黑夜之下,只需要將楚人分割下來,楚人的抵抗馬上就會削弱到極點,后方燕軍士卒再一跟上,楚人這波攔截被徹底沖垮,卷珠簾之勢在受阻一會會兒后又繼續掀起。
燕軍士卒們不知疲倦,再者,他們的體力保留本就比坐船剛到且折騰一天的楚人要好得太多。
這年頭,可沒有海軍陸戰隊的說法,步兵就是步兵,楚國水師是強,也多,燕國那種剛起步的水師跟人家那是完全沒得比;
但楚人的士卒也不可能沒事做就玩個拉練坐船從這里到那里在自己國境內拉著玩兒,尤其這支青鸞軍后軍為主而建成的新青鸞軍,他們很多其實也沒經歷過長途跋涉的乘船行進。
反觀燕軍,拿下荊城之后,一路南漂,又在據羊城下休養了好些日子,除了探子很忙之外,主力其實每天就看著城內的大楚“皇帝”和自家伯爺護送吃食,表演一家親的戲碼。
最重要的是,
鄭伯爺這支兵馬,本就是精銳拼湊起來的,聯合作戰時沒有戰馬的話,可能配合上還有些生疏的問題,但晚上時,大家甩開膀子往前撲往前沖往前砍,這正好將燕軍士卒單兵素質強的優勢給完美發揮了出來。
算來算去,
除了人沒楚人多,
其他方面,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燕人占優勢,最后,再添上一個有心算無心的突然襲擊,楚軍崩盤不奇怪,他不崩盤才叫奇怪。
郭東和許安不管什么時候都在一起,睡一個帳篷,吃一個鍋里的飯,這會兒沖鋒時,也是一樣。
當然了,他們已經不是只會舉大盾的輔兵了,這種萬眾一心的沖鋒中,也由不得他們去摸魚。
所有燕軍士卒都很清楚,楚人比他們多,如果這一輪沖不垮沖不穿楚人,等待他們,將是被數倍楚人的圍攻。
郭東扛著盾,向前沖,撞開一個是一個,許安則拿著刀,見機就砍,二人配合地很是默契,黑夜里,火把很少,能見度也不高,但二人這半年相處同吃同睡的默契使得他們哪怕閉著眼也能感應到對方的動作。
“砰!”
郭東被一個楚人撲倒在地,許安上去,一刀將那個楚人結果,伸手將郭東拉起來后,又直接縱身一躍,將前面一個楚人壓了下去,郭東上來二話不說舉著自己的盾牌對著那楚人的腦袋就一頓砸。
鄭伯爺的雪海軍,披甲率本就很高,不遜靖南軍和鎮北軍這種精銳,再加上先后攻破央山寨再破東山堡,繳獲了大量的楚人甲胄,拼湊挑選出來的各部精銳也都是各個精甲,所以,在甲胄精良上,燕軍也比對面楚軍高太多。
畢竟,四萬多青鸞軍主力葬送在玉盤城,燕人可不會將他們甲胄給送回來,屈氏就算有庫存,也不可能庫存那么多,重新鍛造,也沒那么快,故而,眼下燕軍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裝備優勢去欺負楚人。
像這種直接將自己身體迎著對面的刀口丟出去的招式,可不僅僅是樊力才能用,通常意義上,不給對面足夠的揮刀發力距離的話,近距離之下,除非對方運氣極好直接將刀口捅入你的甲胄縫隙,否則,大概率只能拿著刀很無奈地在你甲胄上敲砸幾下。
“殺!?。。。。?!”
郭東繼續往前沖,許安依舊跟在其身側,落后半步。
其實,殺紅了眼之后,對誰出刀,已經快成一種本能了,好在,燕軍這邊基本都是在向北面沖鋒,倒是不用像楚軍那樣還得盡可能地去分辨敵友。
且楚人的阻攔之勢,正在極為清晰地變弱,甚至出現了那種畫面。
那就是郭東和許安在沖刺時,超過了前面相同方向也在奔跑的人,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同向北面沖殺的友軍,后來還是許安眼尖,直接一刀招呼上去,砍完了后郭東才發現竟然是個楚人。
“直娘賊,這楚奴居然跟著咱們一道沖著嘞!”
這到底是敵軍還是友軍?
面對兇神惡煞的燕軍,崩潰的楚人在往后跑時,忽然發現,與其回歸頭去面對恐怖的燕軍,倒不如去面對在北面阻攔自己的袍澤。
大家一起沖,大家一起跑,一起向北面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丹江口市|
诸城市|
宝鸡市|
泗阳县|
百色市|
米脂县|
夏河县|
嘉荫县|
盐山县|
张家口市|
宿州市|
南漳县|
南川市|
盈江县|
金昌市|
祥云县|
红原县|
永泰县|
印江|
阿勒泰市|
华阴市|
定结县|
即墨市|
名山县|
铁岭市|
略阳县|
江山市|
湄潭县|
土默特右旗|
昔阳县|
洪江市|
淮滨县|
襄城县|
唐海县|
得荣县|
尼勒克县|
福鼎市|
都兰县|
浦北县|
平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