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七十九章 殘羹冷炙-《魔臨》


    第(1/3)頁

    “讓南侯失望了,此刻的郢都,只剩下殘羹冷炙嘍。”

    前方,出現了一鶴發白須的老者,老者身穿一件青色的長袍,右手拄青蛇拐,左手被一個小女童攙扶著。

    乾國文圣姚子詹,這是四大國都公認的當代文壇大家,他的字,他的詩詞,他的文章,沒沒問世,都能引得各國文人和權貴爭相傳閱。

    不過,大楚一直都有自己的文華傳承,而專司負責這傳承的家族,就是景氏。

    景氏,家大業大,他不會像其他貴族那般去豢養私兵,因為他們這個家族的依仗,不在于此。

    大楚教化、祭祀、禮儀等等方面,景氏,都是當之無愧的大拿。

    山越百族,一直被稱之為蠻夷一般的存在,景氏先祖曾帶著三五隨從,孤身入大澤,教化了一批又一批的山越族部落歸順于大楚所代表的文教禮儀之中,讓他們認知到自己的野蠻,認知到自己的落后,從而,從根本上否定自己,繼而歸附于大楚。

    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用瞎子的話來說,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德服人”;

    甚至,“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在瞎子眼里,也有不同的味道。

    可能這看起來有些老好人,笨好人,總是在自我反省的意思,但實則不然。

    瞎子說,這其實是老祖宗的智慧,因為在古代,咱們就相當于是……燈塔國。

    這樣一來,萬事就都好理解了。

    熊氏先皇曾言,景氏,可抵百萬兵。

    景氏以文教之法,告訴山越人,你們的一切,都是落后的,而大楚,方方面面都是光明的,都是先進的,繼而瓦解山越族的反抗意識,相信楚人是來幫助你們耕種,教授你們識字,教導你們禮儀的,是為了讓你們過上更加光明的日子。

    從而忘記了,楚人現在所占據的廣袤土地,其實就是從你們祖先手中掠奪過來的,從而忘記了在邊疆,很多仆從軍,就是出身于你們;從而忘記了,接下來,原本屬于你們部族的山地,被楚人貴族吞并占有,河流,被楚人船只占據,你們想要吃飯,都得去楚人貴族手下做工。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足夠強大。

    當你足夠強大時,你就可以盡情地玩弄“皇帝新裝”的戲碼。

    景氏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大楚一直壓制山越百族的基礎上的,因為楚軍的強盛,所以他的謊言,才更能讓人信服。

    就像是樊力一樣,

    他嘴很笨,

    但當他舉起斧頭時,

    你馬上就會覺得他說的很多話,都好有道理!

    反面例子,就是乾國。

    乾國文教之盛,堪稱東方四大國之最。

    但燕人會去仰慕他的文化么?

    有個三皇子是這樣子的,然后他死了。

    就是最底層的燕地百姓,談及乾國,也都是很不屑的神情,當你不能打,你的軍隊強壯不起來時,你的文化,就注定輸出不出去。

    景氏家主臉上掛著慘淡的笑容,

    道:

    “其實,早該有所察覺了,真的早該察覺了,但偏偏,是真的沒想到,沒想到啊。

    君上,

    真乃雄主也!”

    大楚攝政王被他妹婿也就是大燕平野伯困在據羊城許多日,京城之中,則因此調撥出了很多軍隊、官員、工匠等等;

    而這些調動,是在攝政王被燕軍困住的前提下發生的,可以說,那是最為天然的掩飾。

    景氏老祖說這郢都城,讓南侯您失望了,因為這里,只剩下殘羹冷炙,拿不出玉盤珍饈再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了。

    因為,

    真正的精華,

    確切地說,

    是攝政王本人認為的精華,

    早就已經轉移出去了。

    景氏老祖,已經是成精的人物了,但在此時,一朝夢醒,也不得不攝政王的這份手筆,心服口服。

    以天子之尊,被敵國軍隊圍住,當城外都是敵國虎狼時,他居然還能借著這個機會,遙控京城,行此瞞天過海之策,為其另起爐灶做準備。

    服,

    真的服。

    景氏老祖“呵呵”笑了笑,

    舉起自己的青蛇拐,

    道:

    “南侯您真沒必要進來,不,但您又必須得進來。”

    景氏老祖仰起頭,

    喊道;

    “來者是客,怎么著,我楚人總不可能失了待客的禮數,只可惜了,老朽我這道菜,只能南侯您獨嘗。

    不知,

    南侯可否賞臉?”

    “退開。”

    靖南王開口道。

    前方燕軍騎士馬上讓開道路,靖南王緩步上前。

    “南侯您現在退出去,還來得及。”

    景氏老祖說道,

    “注定俱往矣,何必再在炭盆上,再踩一腳?”

    “本王來,就是為了濺一團火星。”

    景氏老祖點點頭,

    道:

    “這道菜,有人棄之如敝屐,難得南侯您愿意品嘗,這是,老朽的榮幸。”

    說完,

    景氏老祖低下頭,

    對著身邊的小孫女道;

    “來。”

    女童看著前方站著的那名身著甲胄的威武男子,

    開口頌念道:

    “憶往昔,先人苦;天子令,持節出…………”

    這是楚地的民謠,被收入楚樂之中,講述的,是楚侯奉大夏天子令開疆楚地的艱難和不易。

    伴隨著女童清脆的念誦之音,

    景氏老祖將青蛇拐丟到地上,

    整個人緩緩跪伏下來,

    似哭似唱: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倏然間,

    一股特殊的韻律流淌出來。

    在這一刻,

    仿佛這座城,以另外一種生命形式復蘇了過來。

    它在這里,一坐數百年,歷經了不知多少春秋,看著繁衍,看著作息,看著開拓,看著華美;

    它是見證者,也是記錄者。

    自古詩家大才,喜詠物言志亦或借景抒情,拋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其實,是真的有那么一類人,能夠在冥冥之中,抵觸到一些,本不該存在的靈魂,和它們,交流。

    田無鏡就站在那里,

    任憑其視線之中,

    出現了一群身著楚地長袍兩鬢頭發飄逸的男子,他們縱情高歌,他們借酒消愁,他們赤著腳,踩在這青磚臺面上,跳著,歡呼著,恣意地去抒發今日的熱情。

    有的,在高聲吟誦著新作的詩詞,有的,則在唱著新收集來的曲樂,有的更為直接,以玉佩當擊,敲打著拍子。

    興至高樂處,

    玉佩碎裂,掉落一地。

    持佩者蹲在地上,心疼地抽泣,其余人則放聲大笑,紛紛解開自己的配飾遞送了過去。

    再來再來,

    接起接起,

    繼續繼續!

    “嗡!嗡!嗡!!!!!”

    一座座巨大的石碑拔地而起,楚地習俗,每新拓一地,必刻之于石碑,以告天地神靈。

    楚地祖廟,分為三重門,外重門,為祭祀所用,二重門,為皇室大禮所用,如新皇登基、太子冊立;

    最深處的那層門,

    非有開疆拓土之功,為君者,也依舊不得入!

    熊氏先祖知道立業不易,所以才立下此規矩。

    也因此,數百年來,楚人一直對于對外開拓保持著極大的熱情,因為每一任君王,都不希望自己至臨死前,都不得入祖廟內門,生怕自己淪為笑柄。

    楚地多水澤,多重山,在沒被開發前,其實就是窮山惡水,有時候,為了占據那些地方而興兵和那里的山越族人開展長年累月的戰爭,實際上是一種虧本的買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城县| 乃东县| 湘潭县| 榆社县| 松阳县| 长汀县| 建湖县| 和平区| 锡林郭勒盟| 湛江市| 康定县| 桑植县| 胶南市| 缙云县| 旬阳县| 南部县| 南乐县| 淳安县| 柯坪县| 汝南县| 松溪县| 永昌县| 泾川县| 安化县| 景宁| 水富县| 勃利县| 宁明县| 运城市| 瑞金市| 雷山县| 元朗区| 临西县| 湖州市| 虞城县| 株洲市| 边坝县| 彭泽县| 海安县| 泰和县|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