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送十點閻君回去時,已是動用了天庭依仗,三萬天兵天將伴著四輛華美的車架,自天庭直往幽冥而去。 李長壽與兩位閻君同乘,一路上也是相談甚歡,就是楚江王總是嘟囔什么: “這么多功德給我們有啥用? 上古時,咱們不都是身周伴著一只只黑色的小火焰兒,那是吃一些珍稀靈獸吃出來的,那才是榮耀啊!” “這功德能煉法寶不!搞個挖耳勺,每天在殿內一坐,拿著功德掏耳朵?” “水神大人,這功德可以給你不?我們用不到這玩意…… 啥?不能給啊,唉,真遺憾。” 李長壽:…… 如果不是確定你是個憨憨,而自己被天道賒賬這事無人知曉,老夫這拂塵早就甩出去了! 進入幽冥界后,秦廣王笑著問: “水神大人似乎積累了頗多功德,細數水神從龍族之事至今,再有那香火神教、天庭神位源源不斷積累,這功德可是不少了。 冒昧問一句,水神您可是用功德修行了?” 李長壽笑道:“借功德修行,自身修為豈非要靠天定?這未免落了下乘。” “水神大人所說不錯!” 秦廣王笑著頷首,此時有意回報李長壽,繼續道叮囑道: “水神是圣人弟子,自是明白這般道理,倒是小神多慮了。 只是水神,您現如今與天道關聯越發密切,有件事還是想與水神您說一聲……” “哦?” 李長壽做了個指天的手勢,秦廣王卻是不在意的一笑,言道: “我們雖然已脫離巫族,是地府陰司的神仙,但說這個也無妨。 巫族是盤古神血脈,天道哪怕不喜歡巫族,也須得給盤古神幾分顏面。 水神可知天道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李長壽老老實實搖頭,他想拒絕這個話題,心底卻隱隱感覺到,秦廣王這番話對自己今后的道頗為重要。 穩一手,自己就隨便聽聽,心底堅定‘不信’就是了。 秦廣王道: “天道最初是一股意志,盤古神的一股意志。 讓天不塌,讓地不陷,讓萬靈能有存活之地。 正是這股意志不斷演變,不斷變化,與天地間無數大道形成共鳴,才有了天道的雛形。 盤古神開天,四十九斧不只是劃開天地,斬殺了三千混沌神魔,還理順了眾多大道,讓道與真靈脫離混沌,有了秩序。 盤古神最后的意志與大道共振,才有了保護這天地的最初天道……道祖老爺所言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便是這般道理。 也正因此,巫族脫胎盤古神血脈的十二位祖,最初就擁有操控天地間大道的本領。 大祖執掌乾坤,二祖執掌萬物生靈,其他各祖掌握金木水火土五行,風毒雨電四力,與無法逆轉、只能提速或者放緩的歲月大道。 若非遠古時,曾守護三十六品青蓮的祖龍、始鳳,擁有接近大道圣人的實力; 而巫族的祖們尚未摸索出自身精血化生族人之法,不然遠古時,巫族就已應興起。 說多了…… 讓天道產生第一次蛻變,就是龍鳳大戰最激烈的那萬年,天地破碎。 自那以后,或許有些矯枉過正了,天道成型、開始逐步削弱生靈實力,十二祖與大道的直接聯系被切斷,他們的實力折損了小半。 萬靈之族匯聚于不周山頂組建上古妖庭,背后也有天道以及道祖老爺的影子。” 李長壽卻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合乎道理,但又有些不對,若是逐步削弱生靈實力,為何會有六位圣人老爺?” “二祖說過,六圣皆是功德成圣,實則是無奈之舉。” 秦廣王正色道:“除卻某位總是被人詬病的圣人老爺之外,其他幾位圣人老爺都是遠古大戰活下來的大能,都有立地成圣之姿,太清老爺更是只差最后一小步。 上古時,我曾聽二祖說,鴻蒙紫氣就是一道枷鎖。 若要成圣,就須得為自己套上這個枷鎖,成為天道之基,不可與天道為敵,不得毀壞洪荒天地。 所以,六圣歸位,天道完成了第三次蛻變,才有了今日近乎無所不能、監察眾生的天道。 遠古時,天地間哪里有長生金仙劫? 先天生靈伴道而生,根本沒有死的概念,當時自身寂滅便是歸于道,真靈返了虛。 上古時,天地間除卻業障太深者,又哪里有成仙劫?” 李長壽閉目凝思,心底不斷思索。 秦廣王故意忽略的第二次天道蛻變,就是指的道祖三次紫霄宮講道,將道門之火灑遍天地間,而后自身合道。 龍鳳大劫,天道成型; 道祖合道,天道發展; 六圣歸位,天道完善。 秦廣王笑道:“對水神大人說了這么多,其實還要說回來。 水神若求逍遙自在,自身之道還是莫要沾染功德為好,水神這些功德最好還是煉制寶物,或是干脆攢夠了凝個免死金身。” “善,”李長壽含笑點頭,“多謝閻君點醒。” 這些上古活下來的高手,果真暗藏不露,世上遠不止一個聰明人。 “水神與巫族不同,”秦廣王目中流露出少許無奈,“巫族雖天生神力,上限卻被寫在了血脈。 與祖間隔越遠,血脈越稀薄,想突破就越發困難。 還是人族趨近于完美,不想修行可在凡俗生活,想修行也可踏一條求道之路。 唉…… 巫與妖,輸的不怨。” 李長壽笑了笑,注視著車架之外的昏暗幽冥天,保持著空明道心的他,思緒卻漸漸飄遠。 秦廣王的話很委婉,但李長壽自是聽明白了他想表達什么。 【與天道的關聯最好要掌握一個度,可以成為天道的棋子,但努力的方向,不應是成為天道的傀儡。】 這道理,李長壽這輩子三四歲時就知曉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