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梁城,孟嘗君府。 蘇代剛剛走下了馬車,就看到了此地的主人孟嘗君正在堂前等候。 蘇代微微吃了一驚,趕忙上前行禮:“蘇代何德何能,讓君候出迎至此。” 孟嘗君哈哈一笑,還禮道:“使者客氣了,請吧,請。” 蘇代跟隨著孟嘗君朝著大堂走去,心中不由自主的涌起了幾分驕傲神情。 孟嘗君的自負狂傲其實是出了名的,能夠讓孟嘗君出迎自然并不是因為蘇代本身,而是因為蘇代這個趙國使者的身份。 趙國,如今已經是整個華夏之中最強大的那個國家了。 想著,蘇代的腳步都變得輕快了幾分。 兩人在大堂之中各自落座,自有侍女送上瓜果等物,然后退下。 孟嘗君笑著對蘇代說道:“不知使者前來,究竟是為了何事啊?” 蘇代拱了拱手,道:“不瞞君候,蘇代此次前來,乃是為了送君候一份大禮。” “大禮?”孟嘗君忍不住笑了起來:“能夠讓蘇代兄親自前來相贈的,想必真的是一份很大的禮物了。” 蘇代正色道:“那是自然。聽說這一次伐齊之戰(zhàn)中,君候的封地擴大了不少?” 孟嘗君摸著胡須,一臉自得的說道:“也沒有多少,就多了區(qū)區(qū)三座城邑罷了。” 孟嘗君的封地乃是從他的父親、曾經的齊國相邦田嬰手中繼承的,名字叫做薛邑。 和其他國家的封君不同,由于田嬰、孟嘗君父子接連兩代都出任齊相,在齊國之中根基眾多,所以這薛邑名義上是齊國領地,但實際上稅收從來不上繳齊國國庫,而且像官員的任免和當地的軍隊通通都掌控在孟嘗君的手中,堪稱不折不扣的私人王國。 為了加強對薛邑的控制力,孟嘗君甚至還出資幫助自己門下的游俠們把家人都遷徙到了薛邑之中,讓薛邑憑空就多了三千多戶人家,但偏偏這些游俠們一來不事生產二來又喜歡好勇斗狠,搞得薛邑之中一片烏煙瘴氣,讓原來那些老實本分的薛邑居民憑空遭受了許多折騰。 亂歸亂,但無論是誰都必須要承認,現在的薛邑實際上就等于是薛國了——事實上孟嘗君在叛出齊國之后就是這么宣布的,只不過在加入魏國作為相邦后為了獲得魏國軍隊法理上的庇護,孟嘗君又將薛邑并入了魏國之中,成為了名義上的魏國領土。 在這一次的四國伐齊之中,魏國作為贏家得到了原先宋國土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大宋郡和方與郡。 在這其中方與郡又和薛邑接壤,為了表彰孟嘗君的功績,魏王也是十分痛快的大手一揮,將方與郡之中的三座城邑劃進了孟嘗君的封地之中。 以現在這個的情況而言,就等于是孟嘗君的這個薛國又憑空多了三座城池,也就難怪孟嘗君在提起來的時候如此自得了。 這可是實打實的開疆拓土呢。 蘇代順勢夸了孟嘗君幾句,孟嘗君自然是一臉舒服的坦然笑納,一時間賓主之間的氣氛極為融洽。 蘇代見狀,心知也該是繼續(xù)進行的時候了,當下便笑道:“君候,我也不賣關子了。這一次的大禮其實就是——君候希望薛邑的封地能再擴大一些嗎?” 孟嘗君聞言,臉色頓時就是一動:“此話怎講?” 蘇代道:“孟嘗君應當知道臨淄已經被攻破的消息了。” 孟嘗君的神色稍微有些復雜,但還是點了點頭。 他畢竟是個齊國人,又在臨淄之中多年執(zhí)政,若說一點感情都沒有,也是自欺欺人。 蘇代咳嗽一聲,道:“好教君候得知,接下來大趙不會繼續(xù)收兵,而是要接著掃蕩齊國諸城。” 孟嘗君下意識的點頭,道:“確實是這么一個……” 孟嘗君突然頓住了。 短暫的沉默過后,孟嘗君用無比古怪的目光看著蘇代:“你的意思莫非是……趙國想要并吞齊國?” 蘇代用力的點了點頭。 孟嘗君先是一愣,隨后放聲大笑,小胡子一顫一顫的,好像聽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話一樣。 蘇代含笑而坐,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 足足過了好一會之后孟嘗君才收住了笑聲。 “趙國真要吞并齊國?” 蘇代依舊點頭。 孟嘗君長出了一口氣:“你們的主父和大王都瘋了,真的。” 蘇代正色道:“臣前莫言君非,君候。” 孟嘗君的心情有些難以平復,好一會才道:“是本侯失態(tài)了。” 孟嘗君有些不爽的說道:“所以,你們趙王既想要吞并齊國,又擔心大魏出來反對,就讓你來出使大魏了?” 蘇代點頭道:“是這么一個道理。” 孟嘗君似笑非笑的看著蘇代:“然后,你不先去見大王卻來見本侯,想必是希望用好處來打動本侯,讓本侯在大王面前為你和趙國說話了。” 蘇代贊道:“君候果然算無遺策。” “算無遺策?”孟嘗君冷笑一聲:“本侯可沒有算過有人居然敢大膽到想要用一戰(zhàn)而鯨吞齊國。” 蘇代道:“齊國的覆滅,無論是對魏國還是君候都是有好處的。” 孟嘗君道:“你說的那是高唐之戰(zhàn)。現在的齊國若是滅亡,除了讓趙國變得更加強大之外,對大魏和本侯又有什么好處?別忘了,邯鄲可是距離大梁最近的他國都城。” 蘇代道:“這么說吧君候,薛邑可是和齊國淮北地接壤的,若是能夠從淮北地之中再多得幾座城池的話,薛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薛國了。” 孟嘗君沉默了一會,道:“究竟能多得幾座?” 蘇代不急不忙的從懷中掏出一份帛制的地圖,在地圖上指指點點:“君候請看,倪、休、武城、費縣這四座城邑都可以劃入到將來的薛國之中。” 孟嘗君瞇著眼睛,注視著面前的地圖。 如果蘇代說的確實成真的話,那么魏王那邊在趙國的壓力下是肯定會答應的,這時候誰敢不給趙國面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