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除了子午茶被炒出了天價之外,云海茶和紫竹茶也是暢銷周邊幾十國,價格也基本上翻了一倍以上,為了增加茶葉的產量,和規(guī)范大漢國茶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許伯駒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在戶部下面新增了一個茶司,制定了一些茶葉行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統(tǒng)一了茶葉的標準,還要負責茶道文化的推廣工作,總之就是一切正規(guī)化。 第二件事情就是讓少府成立了一家大漢茶葉商會,要想涉足茶葉交易,那必須是大漢茶葉商會的會員,否則是嚴令禁止的。 大漢茶葉商會成立的好處很多,大家可以聯合種植,可以統(tǒng)一定價,防止惡意競爭,可以壟斷高端茶葉市場,甚至統(tǒng)一按照一套茶葉的分級標準,統(tǒng)一運輸等等。 儼然一副正規(guī)軍的樣子。 而清風山適合種植茶葉的地方也被許伯駒根據資源地圖,元氣分布圖等等劃定了,一共有九百平方公里大約135萬畝的山峰,山谷或者丘陵成了種植茶葉的產地。 許伯駒鼓勵世家或者商家根據當地情況,聯合當地百姓組建各種大大小小的茶園,這些不是隨便建的,是需要官方同意,并按照官方的標準來的。 如此一來百姓既是茶園的股東又是茶園的員工,能夠分享到茶葉的紅利。 而且現在大漢國已經不僅僅只有子午茶,云海茶,紫竹茶三種了,還引進了其它比較高端的茶苗,以及李青蔓通過嫁接技術,創(chuàng)造出了十幾種新的茶葉品種,同時也增加了子午茶的種植面積。 可以說,現在茶葉已經成了大漢國的支柱性產業(yè),從事茶葉種植的百姓至少五萬人,加上制茶,銷售等等,茶葉輻射了至少八萬人。 一切都在欣欣向榮,向著好的方面發(fā)展,但是許伯駒知道不能把一國的財源僅僅寄托在一種產業(yè)上,那會很危險的。 除了茶葉,大漢國精美的瓷器同樣在列國大受歡迎,成了大漢國另一項支柱型產業(yè)。 長安城甘泉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