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乾康元七十年臘月初八,酉時,長安城南,昌樂坊附近。 這一帶是長安城的貧民區,四周盡是些黑瓦泥墻的土房,那些密密麻麻,擁擠在一處的土房,本就已狹小不堪,更有幾處泥墻,經過每日的風吹雨蝕,泥土已經剝落椽檐業已歪斜,已有傾頹之象。狹窄又凹凸不平的步道兩旁,倒是列滿了各種小攤小販,有賣包子粉條的點心吃食,也有販小豆大棗的水果菜蔬 李重盛與高良士一身平民的打扮,緩步走在腌臜凌亂的街巷中,迎面一陣風來,伴隨著冬日寒意的,卻是滿面的塵灰。李重盛瞇起雙眼,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輕嘆了一聲,說道: “好久沒出宮了,今日想著到這南面來走走,不期竟是這一副殘破的模樣這鐘興鳴怎么搞得?!這些個路,還有那些民房,也不派人修繕一下天子腳下,這點門面還是要講究的要是被那些番邦使節見了,終歸不好么” 身旁的高良士忙道:“明日老奴便去京兆府知會鐘大人,讓他即行撥款修繕” 李重盛又道:“虧他鐘興鳴當了這么多年的京兆尹,竟連這點道理都不懂若是銀子不夠,可以去戶部領么” 高良士這次卻沒有急著回答,他見前方有個包子鋪,上面一桿白布店招上書有四個字“楊大包子”。那鋪子門前的蒸籠上堆滿了一個個又大又圓的包子,肉包的香味四處漫溢,竟讓這個宮廷總管也忍不住多嗅了幾回 “三郎,走了兩個時辰的路,目下已是酉正,老奴的肚中也有些餓了,看那里有個‘揚大包子’鋪,生意好似不錯,待老奴去買幾個來”高良士慢吞吞地說道。 李重盛揮了揮手,高良士便跑到那包子鋪,買了新鮮出籠的十個熱包子。不料,他剛往回走了幾步,卻不知從哪個角落里,鉆出了四個蓬頭垢面的小孩,紛紛圍住了高良士,喊道:“爺爺,爺爺!您大發慈悲,行行好,給點吃的吧我們都餓了三天了!” 高良士目光朝李重盛望去,李重盛點了點頭,那位皇帝貼身的總管便將十個大肉包盡數分給了四個小孩,看他們狼吞虎咽風卷殘云的樣子,似乎仍覺得心中不忍,便又跑到包子鋪買了二十個大肉包,全部送給了那幾個小孩。 未曾想,這一下可不得了,須臾之間,便又從四面八方涌過來二十幾個小孩,個個都是一副衣衫襤褸破爛不堪的模樣。這些小孩年紀最大的也不過十五六歲,最小的竟是六七歲的孩童。他們見高良士出手如此“大方”,俱都將他圍攏,紛紛喊道:“大老爺活菩薩啊!您行行好,可憐可憐我們,給些吃的吧您救救我們,我們快要餓死啦!” 這一下,李重盛不禁勃然變色,他快步走上前來,問道: “你們!你們是哪兒人?怎么會餓成這個樣子?你們的父母呢?” 為首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見這位“老爺爺”儀容威嚴,氣度雍容,便將他當成了一位“大老爺”,忙走上前,一邊點頭作揖,一邊哭著說道: “青天大老爺,在世活菩薩!您可一定要行行好,發發慈悲,救救我們啊!我們都是從濟南府逃難來的,父母都餓死啦!我們跟著逃荒的人,走了幾個月才到了這里。我聽大人們說,長安是京城,這里都是有錢人官老爺大善人,我們隨便討幾口吃的,就不會餓死了誰知道,守城的官老爺就是不讓我們進去。大人們沒辦法,只得呆在城外。我們這些小孩子都是偷著溜進來的” 李重盛問道:“濟南府,山東道?那里良田千里,你們為什么要逃難?!” 少年道:“大老爺您不知道,我們那里鬧大旱,田地里一滴水都沒有,麥子都枯死了我們要不逃難的話,可都得餓死啦” 李重盛怒道:“當地官府,沒有開倉放糧嗎?那些田糧大戶,就沒一個開粥場施救濟的?” 少年道:“今年夏天,知府老爺倒是開倉放了些糧食,可那些哪夠吃的啊沒過幾天,官府就不管我們了那些有錢的大戶,只會哄抬糧價,連一粒粥都沒有施舍過”頓了一頓,那少年又恨恨地說道: “不要說施粥了,我們村里有個楊員外,我們原是他家的佃戶。我阿爹向他家只借了一袋麥子,后來還不出,那楊員外家的一幫家丁,就把我阿爹打成了重傷,還把我阿娘給搶了去后來,我阿娘就就被那楊員外給糟蹋了,阿娘氣不過,當天投井自盡了我阿爹聽說阿娘死了,第二天就斷了氣” 李重盛氣得臉色鐵青,不由得連著喊了幾聲:“該死,該死,該死啊!”他轉頭看向高良士,問道:“高良士,這怎么回事?” 高良士此刻仍在一群小乞丐的包圍之中,聞聽得李重盛此問,心中躊躇了半晌,竟不知該如何作答,只得訕訕的低下頭去 李重盛心知這位總管若不肯明說,那么內里的隱情必然更大。他便不再催問,只是命高良士將包子鋪里的所有包子饅頭,盡數買下,分給了一眾小孩。 然后,兩人便打道回宮,一路上,李重盛不禁感慨莫名: “我大乾康元盛世,如何竟成了這副模樣?!” “朕老了,這些年,朕將這國事交給太子諸王和群臣,本以為你們能將朕的錦繡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條想不到,你們都干了些什么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