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幾乎與此同時,在大明宮紫宸殿內,皇帝李重盛斜靠在御榻上,手里正拿著沈環昨日呈上的那一封“密信”…… 盡管昨日他一怒之下,氣得摔碎了一個杯子,但此時,他仔細端詳著這封密信,心中卻不由得連連冷笑。 寫信之人字跡潦草,時剛時柔,倒也與李祉的筆跡頗為相似。信中的內容,除了指示孫勛行刺欽差之外,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末尾還清楚地署 上了李祉的大名。 仔細一想便不難發現,那一位寫信之人的用意,發出刺殺魏王的指令倒在其次,最為重要的,就是讓你們知道是誰發出的指令。 有誰會這么笨呢?指令手下做一件極其隱秘與萬分危險之事,還要唯恐天下人都不知道,是他李祉下的這個命令? 而且,楚王李祉性喜附庸風雅,給自己取了一堆的別名雅號,什么“天南居士”什么“五峰上人”云云,平常他與人通信,落款亦往往是“天南”抑或“五峰”,很少會直署其名。 “看來,那個寫信之人,跟李祉畢竟也不太熟??!”李重盛哼了一聲,將密信扔在案上,吩咐高良士,立即叫楚王李祉入宮覲見。 看來,那個偽造密信之人,也著實低估了天子的智慧。 這位康元皇帝,主宰天下七十年,什么樣的權謀傾軋沒有經歷過?又豈能被你一封假信迷惑?! 更何況,那孫勛背后的主使之人,皇帝其實早已心中有數,之所以蓄勢不發,正如李祉所料想的那樣,一面是念著父子之情,不忍骨肉相殘;一面也是觀察李祉的反應,靜等這個大兒子真心悔改…… 可如今,竟憑空跳出了一封李祉寫給孫勛的“密信”。稍稍一想就能明白,以李祉的機謀和膽略,怎能在事情還未開始之前,就給自己留下如此明顯的一個罪證?!這一點,韓王李祚能夠想到,皇帝李重盛怎能不知? 在皇帝已經知道實情的前提之下,竟還要畫蛇添足一般,加上了一封“密信”??磥?,這一個偽造密信之人,此事卻是弄巧成拙,效果恐怕也是適得其反了…… 任何事,過猶不及,皇帝看到密信之后,對于本就沒有懷疑的事,自不會更添懷疑,但對于那一封“密信”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卻引起了他深深的懷疑和憂慮。 這一封“密信”的效果,非但沒有讓皇帝加深對李祉的懷疑和反感,反倒是勾起了天子對李祉的同情和憐憫……看來你李祉的人緣也不怎么樣,有很多人都在盼你倒臺,我這個做父親的,若隨意治你的罪,豈不是正好遂了他們的愿? 而這位大乾皇帝,恰正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越是別人要讓他做的事,他越是會反其道而行之…… 不過,話說到最后,又怎么知道這偽造密信之人,不就是這一個目的呢? …… 不到半個時辰,李祉氣喘吁吁地跟著高良士,走入了紫宸殿內,隨即向皇帝躬身行禮道:“兒臣李祉,拜見父皇!” “你自己看看!”李重盛將那一封“密信”狠狠地甩在了李祉的身前,怒道。 李祉俯身從地上撿起了這封信札,哆哆嗦嗦地打開,才看了數行,額頭上便已是冷汗涔涔,直看到信末的落款時,更是嚇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說道: “父皇!兒臣冤枉?。∵@封信不是兒臣寫的,兒臣跟那孫勛……本無來往!” “這明明就是你的筆跡!祉兒呀……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暗中派人謀刺欽差!這欽差還不是別人,他可是你的親四弟,你這做大哥的……于心何忍!”李重盛心情沉痛地說道。 皇帝這一句話卻是如尖錐一般直扎在李祉的內心。自元日之后,李重盛稱病休養以來,這父子兩人今日還是頭一遭見面。這密信雖然是假,但李祉謀害親弟卻是屬實。李祉心中畢竟天良未泯,對于自己謀殺四弟的行徑終是心存愧悔。如今,聽得老皇帝雷霆之語,他心中頓時又驚又怕,急忙匍匐在地,一邊不住磕頭,一邊大聲哭道: “父皇!兒臣……兒臣冤枉啊!這封信真真不是兒臣寫的!兒臣冤枉?。 瓋撼紱]有去害四弟!兒臣今后也斷不會去殘害兄弟!父皇!請相信兒臣!……兒臣對幾個弟弟,愛護都來不及,又怎會去害他們呢……父皇!” “起來吧……沒有就好!”李重盛見李祉額頭已然磕破出血,眼里也已滿是淚痕,心中也覺不忍,于是揮了揮手,讓李祉起身。又命高良士搬來凳子,給李祉賜座。 “朕……姑且就信你這一次!祉兒呀,你是朕的長子,朕一直都寵著你、信你、愛你……此番朕還給你加了兩顆王珠。朕本指望著你,好好體察朕的心意,克己復禮、躬行敦敏,習圣人之道、立君子之行,做一個皇子的表率!你可不要……讓朕失望??!”李重盛面對著自己的兒子,諄諄告誡道。 “父皇垂訓的是!兒臣記住了!今后,兒臣當……當閉門不出、修身克己,牢記父皇教誨,謹習圣賢之道,努力做好一個大哥該有的樣子……”李祉兀自眼中滴淚,哽咽道。 李重盛再看看自己這個長子,頭發業已花白,雖然身形肥胖臃腫,臉上卻已滿是皺紋,看上去比之他五十四歲的年齡更顯老邁。想來,他這五十余年的皇子生涯,過得也并不輕松。此時,皇帝已覺言語敲打得差不多了,便揮了揮手,命李祉退下…… 李祉如蒙大赦,正要轉身退出,卻又聽得李重盛冷然言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