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爺子的姿態放得很低,幾乎已經到了祈求容棱將他們收入麾下的意思。 容棱一時并未答復,他如今想的,還是皇后的事。 皇后屯兵,雖然在那弩弓出現之時,他已心里有數,但再看這兩封信,一封是一年前,一封是兩個月前,那有誰能確定,在這中間,他們沒有過其他書信來往? 第一封就要了五萬難民,第二封要了三萬,這就已經是八萬了,加上同州慶州原本就有的本地胡兵,那皇后究竟已經,屯了多少兵了? 容棱面冷肅,事情的嚴重性超乎他的想象,他認為,自己或許真的應該回京一趟了。 到最后,容棱應了付老爺子的請求,將付家同他拴在一條船上。 就目前而言,容棱并不覺得自己占了什么便宜,而是白帶了個大包袱。 可青州畢竟是兩江重道,有個自己人把守,總歸會放心一些,換言之,無論是遼州,慶州同州,哪個方向有軍進攻,有青州這座壁壘在,必都動不得京都分毫。 這樣一來,倒該想想,青州這邊的官員該如何重新安排了。 既然要防守住步入京都的最后一道防線,那就不能讓付家之人,再任意為之,從上到下,都需換上他的親信才是。 …… 陸氏之死,對整個付府來說并沒什么,暗格中發現的那兩封信以及名冊,才是所有人最關注的。 司馬西最終以青州府尹衙門的名義,判定陸氏為他殺,但付府中,并未有人追究兇手是誰。 柳蔚指派了人,規規矩矩的將驗尸報告以及上呈文書中,都標明了陸氏的死因。 可在此事上,大多數人,竟對陸氏之死,無動于衷到近乎麻木……包括陸氏的娘家。 陸氏的娘家離青州少說也有十來日的水路。 陸氏在陸家是嫡女,本著這層關系,付鴻望沒有在通知死訊的時間上多做拖延,他甚至在著人親自帶信前往之時,還去驛館飛鴿傳書,希望陸氏家族眾人能早有個心理準備。 飛鴿腳程快,陸氏娘家那邊四日后就收到傳書,看完內容后,回了一封。 信被送來時,柳蔚正在付府為付子言看診。 付子言在付鴻晤出事后,便被老爺子從別院接回了主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