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十一章你再說一遍,大聲點…… 悟性。 這是一個沒有提示的屬性,界面里空白一片,猶如一張白紙,更像是一面鏡子。 看著它,平安努力想抓住點什么,但靈感如光輝般仿佛從他指縫間穿行而過,難以把握,偏偏又是揮之不去,真實無比。 漸漸的,讀著讀著,再看這界面,平安有種錯覺,仿佛這空白的界面,可照人心,可讀人靈魂。 而讀書,讀的不是書,讀的是自己的心境。 ——我心靈通明。 所以平安根本停不下來,他整個人已經沉醉在其中,貪婪地吸吮著種種玄妙,完全不知道此刻整間教室已經鴉雀無聲,所有人看傻子一樣盯著他。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讀啊讀,平安清晰地感受那涌入他識海中的靈氣,與小葫蘆嫩綠的葉子合一,他與小葫蘆合一…… 他精神力內斂,漸漸的,在那好似鏡子的悟性下,他與詩合一。 恍兮惚兮中,他整個人,再次悄然若夢般進入一種奇妙的境界…… 他于青山綠水中舞劍,于枯寞的月夜下飲酒,于山洪瀑布間高歌吟詩,于朝堂爭斗中黯然離去…… 憂患糾結于他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靈。 他舉杯痛飲,是珍惜,是熱愛,是為挽留不可能挽留的時光所作的一種自然的,且高貴的,一種人生姿態(tài)。 理想破來,他窺破紅塵,灑脫得身無外物之束。 他跳出紅塵喧囂的俗世,回歸自然,過著乘桴于海,云游四方的詩意生活。 最后,他于群山之巔,舉杯,邀月,于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墜入茫茫縈繞的仙霧中,再不帶走一片云彩……如同,此刻平安的心境,不沾一物,不為物擾,由內應外,平靜如水。 只有他聲聲朗誦的詩句,帶著他,感悟著那不屬于他,卻奇妙無比的人生…… 所以在他一遍又一遍的朗誦下,教室也寂靜一片,同學們從一開始看他笑話、看他作怪。可漸漸的,全班數十學生沉默了,他們,有些感悟,明悟了。 這樣的詩句,是有魔力的,每一個字都輕輕的敲擊在他們的心靈。 與此刻的天時,地利,人和,合二為一,所以他們有所悟。 一樣,喬玉被驚呆了,她的文學修養(yǎng),對詩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不是班上這些學生能媲美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