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83快哉(三)-《蚍蜉傳》


    第(3/3)頁

    趙當世搔了搔唇上的短髭:“難道說,此去湖廣,要走水路?”

    昌則玉并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目視遠方暢言:“蜀道艱難,多指與外部之交通,實則諸如成都等地,頗有浮水轉漕之便。大江縱貫而來,支流無數,岷、沱、涪、嘉陵等水皆稱干道。其中對于川中而言,又以內外水最為緊要。”

    “何謂‘內外水’?”趙當世一頭霧水,但也因此來了興致。

    “內水,涪江也;外水,岷江也。除此二者,尚有‘中水’,意指沱江。”趙當世常年在陜豫等地征戰,對川蜀的情況不甚明了,昌則玉看出他的不解,認為作為一軍主帥,在做決策前不能不對局勢有個大致的了解,所以決意先和他解釋清楚,“從涪江北上,可至綿州出成都之北,此為內水,要隘在于合州……”

    “合州我知,釣魚城所在,蒙元大汗蒙哥昔日就死在那里。”趙當世好不容易插一句嘴進來。

    昌則玉繼續道:“由重慶府溯大江、岷江而上,可出成都之南,此為外水,關鍵在于嘉定。桓溫平李勢、劉敬宣討焦縱,皆走外水。”輕咳兩聲接著說,“重慶往西,再沿沱江北上而趨成都,此為中水,臧熹取廣漢,走的就是這一路。”

    趙當世雖說不知什么內外水,但地理并不差,加之平時很注重根據斥候搜集的信息繪制簡要的山河地勢圖,所以對于昌則玉所言這些地理名詞,都不陌生,甚至都大概知道方位所在。他聽了昌則玉的解釋,想了一會兒,皺眉而言:“如此說來,先生的意思,咱們可走內水?”

    潼川州就建在涪江邊上,而現在趙營兵馬沿著走的潼水,就是涪江的支流,屆時會在潼川州南面的射洪縣匯入主干。

    昌則玉對于趙當世的敏捷反應非常吃驚,可他并沒有表現在外,反而一手撫須,淡然道:“若能走內水,自然再順不過。”他出謀劃策,從來都只出大略方向,或者說是只關注戰略層面,至于執行的細節,他不會去費心。一來是自重身份,二來也沒那個精力,況且他也知道,總要給穆公淳這樣的謀士一些表現的機會,餅雖大,一口獨吞,總會撐壞。

    一日后,趙營全軍進入潼川州。

    老本軍與飛捷軍暫時駐扎在鹽亭。鹽亭兵少,但趙當世并不打算在這座縣城上消費精力。畢竟通過對劍州、梓潼以及江油等地的抄掠,至少當下說來,趙營的軍資并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先是鹽亭東北面的富村、柳邊驛傳來軍報,郝搖旗與覃進孝兩部在那里與孔全斌打了一場遭遇戰,互有死傷,孔全斌帶兵向北面閬中方向稍稍退卻。這一點其實讓趙當世感到慶幸,因為一旦孔全斌南下與張令會合,那么接下來的阻力無疑會大上許多。然而現在看起來,孔全斌的用兵還是趨于保守,畢竟到了閬中與王維章靠近,安全系數增加不提,也更容易獲得北面洪承疇的支援。

    先驅到潼川州的青衣軍也傳來軍情,呼九思與梁時政、楊三數次嘗試渡過涪江襲擾潼川州州城,都被張令阻擊從而失敗。雖然失敗,但效果顯而易見,呼九思部的主動表現讓張令心存顧忌,他只有兩千來人,既要守城,又要野戰,不免捉襟見肘。后續郭如克帶兵支援上來,與青衣軍合力強渡了涪江,但只堅持了半日不到,又給堅韌的張令逼回了對岸。不過經此一戰,張令徹底拋棄了主動進攻的想法,開始沿江構筑起簡單的防御工事,一意坐城。

    潼川州是硬骨頭,縱啃下來,也不免磕掉幾顆牙。此次出川之路,趙當世考慮的只有一個字——“快”。他沒有在潼川州打持久戰的考慮,他的目光,直接掃向了潼川州南部的射洪。

    因為龐勁明適才來報,夜不收探到,在射洪,泊有舟船近百。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湟源县| 罗甸县| 贺兰县| 隆回县| 翁牛特旗| 景宁| 宝应县| 余江县| 广丰县| 日照市| 若尔盖县| 宁化县| 永春县| 句容市| 离岛区| 平遥县| 沙雅县| 宁城县| 贵阳市| 呼和浩特市| 宜丰县| 尤溪县| 昌吉市| 固始县| 民权县| 苍南县| 富民县| 上杭县| 门头沟区| 河间市| 靖江市| 交口县| 富锦市| 泽库县| 体育| 大名县| 屏山县| 贵州省| 吴江市|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