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趙楷設(shè)在太原府城子城內(nèi)的帥府當中,這幾天是人一撥撥的前來,都是從河?xùn)|各處前來投靠的英雄豪杰。 這些人中,有些就和張俊一樣,原本就是大宋的官軍將領(lǐng),如府州折家出身的折彥質(zhì),知晉寧軍事的徐徽言,還有太原路兵馬都監(jiān)、晉寧軍統(tǒng)制孫昂,河?xùn)|察訪使張灝,河?xùn)|制置副使解潛,制置使司都統(tǒng)制張思政等人,都已經(jīng)先后接到了所謂天策上將軍府的召見的劄子,也都無一例外的奉命前來太原了! 而另一些則是河?xùn)|本地豪強,比如隆德府上黨縣的在鄉(xiāng)武官王彥就散盡家財,拉起了兩三千人的隊伍,在趙楷攻入太原后就跑來投奔了。 還有一個名震河?xùn)|的大盜,名叫王善的,也領(lǐng)著好三兩千人從太行山里鉆了出來,一并投了趙楷。 另外,在趙楷的天策上將軍府在河?xùn)|所能控制的屬地,包括太原府、汾州、忻州、憲州、寧化軍、代州大部(代州還有半數(shù)地盤被金賊控制),以及平定軍等處,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實行清田檢地。 在趙楷的一再督促之下,大批原屬于真定府和河北帥司的官吏跟著劉韐到了河?xùn)|,和張孝純手底下的河?xùn)|官吏一起,開始上述地盤上登記“無主之地”,同時查清有主之田——有主無主都得整明白!無主之地和原本的官地都要劃歸天策府或河?xùn)|營田司,等待分配。 而有主之地則要地主負起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嘛! 所以在檢地的過程中,又“檢出了”一批豪杰,也都加入了趙楷的天策軍。 在河?xùn)|檢地真能“檢出”豪杰嗎? 那是當然的! 至少在宋朝的河?xùn)|北部,豪杰之士還是蠻多的! 而之所以會這樣,當然和宋朝科舉制度的不完善和河?xùn)|地方長期處于抗遼以及對夏的前線有關(guān)。 了解宋朝科舉制度的人都知道,宋朝是沒有秀才、舉人這兩級功名的。雖然也有秀才、舉人的說法,但那不是官方承認的功名。前者是民間自己說說的,讀書人都可以稱秀才。而后者則是通過地方解試的一次性考試資格,宋朝的科舉大致上就是地方解試和中央會試兩級。過了解試就有參加朝廷組織的會試的資格,可以稱為舉人。不過這個舉人到考完會試就沒了,考上了就是進士,考不上回家繼續(xù)苦讀......這樣的舉人,當然沒有什么政治和經(jīng)濟上的特權(quán)了。 宋朝科舉取士不分地域,也沒有南北榜。全國各地的士子湊在一起考,考不考得上,全憑文章好壞(理論上),公平倒是公平......但是如陜西、河?xùn)|、河北這樣地處前沿,經(jīng)濟又不怎么發(fā)達的地方,那就非常吃虧了。每次會試下來,取士的倒數(shù)三名差不多就在這三家和廣南東西兩路中找一找了。 而在科舉路子上吃虧的河?xùn)|、陜西、河北,在軍功路子上卻占了不少便宜......他們這邊靠近前線嘛,當兵打仗的機會多,立功升官形成將門的機會自然也多。所以在河?xùn)|、河北、陜西這三處,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尚武好戰(zhàn)的風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