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楷是大宋洪武元年正月十六日,過完湯圓節(jié)才從長安府的靈泉宮啟程,帶著皇妃郭天女和三十六個女班直,再加上半數(shù)的朝臣,還有那群壯著膽子,預備去開封府參加“前線科舉”的,來自陜西、四川等地的舉子(主要是陜西人),在天策御帳軍的八千步騎護衛(wèi)下,浩浩蕩蕩的向東而行。 而皇后朱鳳英、貴妃潘采蓮因為都身孕,不方便行動,就帶著皇子趙論、公主趙玉娘一起留守靈泉宮。 另外,趙楷還命自己的十八弟靈武王趙榛坐鎮(zhèn)長安城,代替自己主持留守長安的朝廷——根據(jù)趙楷的計劃,如果這次東征進行的比較順利,他就會把朝廷從長安遷往洛陽。今后就以長安為西京,以洛陽為東都。 若東征打得不順,那么洛陽就會變成抗金前沿,自然不適合當首都了......首都可不是一個軍事大本營那么簡單,而是國家的大腦和心臟,同時也是朝廷的府庫、工坊所在,又是皇帝和百官家眷的安樂窩,有時候還是禁軍家眷的所在之處。 如果首都時時刻刻處在敵人的兵鋒之下,將會極大的影響朝廷和君王的軍事決斷。 不過趙楷已經(jīng)鐵了心要當馬上天子,而他又沒有一個可以替他看家的年長子嗣,所以他也不能讓自己的首都距離前線大營太遠。 在同兩府宰執(zhí)反復商議之后,趙楷就定了個指標——若以廣武山為大營,以開封府為最前沿,便可遷都洛陽。若以洛陽為大營,以廣武山為最前沿,則朝廷繼續(xù)留駐長安。 至于還都開封府......那是根本不做考慮的! 好不容易才從開封府那個大坑里出來,怎么能再往里跳呢?即便將來能把金賊攆出中原,大宋朝廷也不能再回開封府了......到時候就去燕山府,天子守國門也比回開封府強啊! 大隊人馬,一路東行,暢通無阻,千里之地,不過二十余日就走到了頭。 二月陽春,萬物復蘇,開封府以西的汴河、金水河之間,已經(jīng)是一片綠意盎然。拋荒的良田,已經(jīng)被各種各樣的野花野早占領(lǐng),充滿生機的蔥綠,鋪滿大地。 從東南方吹來的暖風,驅(qū)散了籠罩了開封府好幾個月的寒意,溫暖而且濕潤,讓趙楷感覺非常舒服。 他這時已經(jīng)領(lǐng)著一萬多人組成的隊伍,到了開封府外城的西北水門之外。 高厚堅實的城墻,在陽光下透出一股子雄壯之氣。 官道邊上的汴河水面上,滿載貨物的漕船來來往往,居然營造出一副繁華熱鬧的景狀。 趙楷看見這些經(jīng)過了戰(zhàn)船化改裝,船舷兩側(cè)都安裝了擋板的漕船忙碌的水面的航行,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問在廣武山大營接駕的童貫道:“童大官,這些漕船是怎么回事?現(xiàn)在開封府不早就是個空城了嗎?怎么還有那么多貨物要運?” 童貫聞言只是一聲苦笑:“官家......俗話說的好,爛船還有三斤釘,何況是喏大的開封府城?” 什么意思? 趙楷沒聽明白,還是愣愣的看著童貫。 童貫道:“官家不覺得廣武山大營、河陰城、滎陽城、滎澤城,還有汴河沿岸的舊橋、萬勝、板橋、岳臺四座小城都修得又快又好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