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武好古在積善坊的宅院占地可不小,比他在開封府的那座小院子那真大太多了,不過卻不值什么錢——現(xiàn)在的洛陽城還是唐朝傳下來的老城,面積可不是一般的大??! 光是一座宮城的周長就過了十八里!而這座宮城只占了洛陽城的一個角落,整個洛陽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洛陽大是挺大,可人口不多。在趙楷遷都過來之前,這座城市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一座“園林城市”,洛水兩岸廣闊無比的外城之中,到處都是富家花園。這些園林的主人,大多是宋朝的歷代重臣的后代,也有一些是正當(dāng)權(quán)的高官。 大概是因?yàn)殚_封居、太不易吧?在開封府住著“老破小”或是只能租房居住的這些官員在致仕之后,往往會地價便宜,環(huán)境又好,而且距離開封府很近,又掛著西京名頭的洛陽置辦大宅居住,有時候還會把子孫后代也變成洛陽人。 而武好古的祖籍就是洛陽,他祖上據(jù)說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彟,就是武則天的爹爹,從武則天得勢起,他家祖宗就落戶在了洛陽。期間雖然歷經(jīng)風(fēng)風(fēng)雨雨,但他這一支始終在洛陽安居,直到宋真宗年間出了個名叫武宗元的大畫家,才遷去了開封府。不過在洛陽這邊還有不少親戚,武好古年少時也曾在洛陽住過一段時間,也很喜歡洛陽。 所以他在洛陽當(dāng)包工頭賺了些銀錢之后,立馬就在洛陽城內(nèi)地段最好的積善坊置辦了一所大宅——這宅子原本是某個高官后代的居所,雖然已經(jīng)有點(diǎn)年頭了,但卻保養(yǎng)得很不錯,如果說有什么缺點(diǎn),就是太大了一點(diǎn)。武好古的家人不多,就一個共過患難的妻子,名叫潘巧蓮和一雙兒女。 他兒子名義久,今年二十六歲,和武好古一樣是個畫師,本來已經(jīng)有了娘子,可是從開封府來洛陽的途中受了風(fēng)寒,就這樣沒有了......女兒名美娘,才十五歲,本來也訂了親,可是婆家卻不知所蹤了。 所以武好古一家總共就四口人,另外還在洛陽府雇了兩個上了年紀(jì)的老媽子幫著打掃和做飯。 六個人住那么大的宅院,真是有點(diǎn)冷清了......要不然再納一房妾室? 正在心里面意淫著納妾的時候,他耳邊忽然傳來了娘子潘巧蓮的聲音:“大郎,你可回來了!” 武好古正在想虧心事兒呢,被老婆一叫,頓時嚇了一跳——納妾這種事情,想想就算了,不敢真的干??! 想想......不犯天條吧? 潘巧蓮的年紀(jì)和武好古差不多,四十來歲,徐娘半老,風(fēng)韻卻猶存的很。她本是官宦人家出身,祖上大宋開國功臣潘美,父兄都是禁軍中的武官。武好古娶上是高攀,所以在娘子跟前一直都是二十四孝小丈夫,可不敢干壞事兒...... “大郎,你傻站著干什么?有貴客!”潘巧蓮可不知道武好古在想什么——知人知面不知心??!看見他發(fā)愣,就趕緊招呼他回家見客。 “貴客?”武好古一愣,“誰?。俊? “正道先生,”潘巧蓮上前拉了丈夫一把,“已經(jīng)到了一會兒了!” “什么?那我得快去見他!”武好古哪里敢怠慢?一路小跑著就進(jìn)去了 這個正道先生可不得了!他姓張,正道是字號,大名叫擇端......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的人就是他! 不過讓武好古、潘巧蓮兩夫婦巴結(jié)張擇端的原因,并不是《清明上河圖》,而是任職翰林畫院待詔直長的張擇端被趙楷派了個提舉宮城修繕的差遣,也就是洛陽皇宮裝修工程的總負(fù)責(zé)人,他是武好古的衣食父母?。? 張澤端也是四十來歲年紀(jì),長方臉,大鼻子,顴骨還有些高,留著山羊胡,穿著件綠色的官服,大模大樣的在武好古的廳堂中坐著,手里捧著碗點(diǎn)茶,武好古的兒子武義久則在邊上陪著他說話。 看見武好古走進(jìn)來,張擇端馬上起身對他道:“總算回來了......大郎,官家叫你入宮,你快點(diǎn)收拾一下跟我走吧!” “什么?”武好古一怔,“官,官家召我入宮?什么事兒?” 張擇端搖搖頭,“不知啊......大郎,快跟我走吧!” 官家召見,武好古哪里敢推脫?雖然他早就不是翰林畫院待詔了,但他還是替皇宮裝修的包工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