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尋歡咧嘴一笑,轉身跟在了郭嵩陽身后。 待得兩人都消失在院門后,孫小紅看看羅長風與阿飛,又看看院門,滿臉糾結之色。 羅長風嘴角微彎,道:“想去就去吧!郭嵩陽忌憚的只是我與阿飛,你卻是沒有關系的。” 孫小紅聞言,嬌俏的白了羅長風一眼,隨即轉身運起輕功,綴在了郭嵩陽與李尋歡身后,她的輕功竟也不弱。 阿飛看向羅長風,道:“我們真的不跟去看看嗎?” 羅長風道:“不必,郭嵩陽不是李兄的對手。” 阿飛目光閃了閃,道:“不知道我跟郭嵩陽……” 羅長風扭頭看向他,道:“當然是你強,這也是我為什么不建議你挑戰他的原因,因為沒意義,要挑戰,不如挑戰上官金虹。” 阿飛眼中精芒一閃,緩緩點了點頭。 羅長風與阿飛雖然沒有跟去觀戰,卻都到大門外等候,大門不遠處就是西湖,兩人坐在西湖邊上,手中都握著一根魚竿。 半個時辰后,李尋歡與孫小紅有說有笑的回來了,而且羅長風發現,李尋歡與孫小紅之間的距離,似乎較之以往近了許多。 以后世人類學來概述,人際交往之間的距離分為四種,這四種距離并非來自于規則,而是來源于人類的潛意識,分別是: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 公共距離,也就是陌生人之間的距離,通常在3.7米以上,這也是古人與陌生人對話,通常是停步在丈外的原因。 社交距離,在1.2米以上,3.7米以下,就像隔一張辦公桌那樣。 一般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在社交場上,與沒有過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離,是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系。 個人距離,即所謂的“熟人”之間的距離,在45厘米以上,1.2米以下,雖然認識,但是沒有特別的關系,這個距離也是方便與對方握手的距離。 最后就是親密距離了,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距離,或者幾乎沒有巨力,甚至是負距離,即人們常說的“親密無間”。 其范圍在15厘米以內,負10厘米以上(估計沒人承認自己短于10厘米),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挽臂執手,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 李尋歡與孫小紅此時相距七八寸,雖然還未達到親密距離,但也已突破了個人距離,這表示,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超越“熟人”,無限接近于“親密”的關系了。 這一點,無論是羅長風還是孫白發,都是樂見其成的。 只不過羅長風注意到,李尋歡手中,竟捏著半把飛刀。 從來都是例不虛發的小李飛刀,居然斷掉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