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羅老歪道:“哦!是這么回事,那對面那堵白墻又是個什么去處?” 陳玉樓道:“按陵制,只要過了三世橋,必是棺槨所在,你看這橋上浮雕的動物都為雌雄一雙,所以那邊的棺槨很可能有兩具,是獻王和他的王后,這是處合葬墓。” 一過三世橋,這地洞便豁然開闊,在天然的地洞中,建有一處讓墓主安息的陰宮,雪白的圍墻在黑暗中十分顯眼。 這種白色并非漢白玉,似乎是一種石英白,直接連到兩丈高的洞頂,與地洞連成一體,墻中有個門洞,門洞內是一扇釘著十三枚銅母的大木門。 木門已經爛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銅母撐架著,羅長風上去就是一大腳,木門頓時四分五裂,嘩啦一聲倒在了地上。 進入墓室后,眾人稍稍分散,將整個墓室探尋了一遍。 這是一個很大的“回”宇形墓室,陰宮共分為內外兩層,白墻之內,是第一層,與這道墻間隔兩丈多距離。 另有一層磚墻圍在當中,兩層墻上的墓門相對,里面則只是個弧頂的低矮門洞,并沒有門柵阻攔。 兩側是兩道墓墻的夾層,堆滿了各種青銅“祭器”,這些青銅盤,青銅鼎,還有堆放其間的象牙、玉幣、玉釜,象征著墓主人的國主身份。 這些陪葬品就是為了獻王特意制造的,而不是像瓶山元墓那樣,隨便拿來些值錢的東西就堆進去。 漢唐時期厚葬之風最盛,傳說這期間,有些帝陵中的陪葬品超過了上千噸,相當于當時整個國家財力的三分之一。 這獻王墓中的陪葬器物,雖然沒有那些帝陵奢華眾多,卻幾于是把整個古滇國的財富都給理進了墓坑里。 但是這些臣民、奴隸和財寶,誰也沒能跟隨獻王上天,就都在兩千年歲月的消磨中,腐爛在了這陰森黑暗,不見天日的地下。 不過陳玉樓似乎被打臉了,因為這里面不止兩具棺槨,而是三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