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竇兄,你就非得抱著那孔丘的學問不放手嗎?黃老之學難道就比不上你那孔丘之學?當年那孔丘不也曾拜老子為師,而且,如今這朝堂在黃老之學的治理之下不蠻好的? 百姓安居,生民樂業。 稍微富裕些的,家里就能養上些牲畜,牛馬成群,這些靠的可都是黃老垂拱而治的學問,而不是你學的那所謂的什么儒家王道之術。 蕭勝很是無奈的說著。 他雖然對百家之爭了解的不是很多,可是暫時他是真沒看出儒家到底有什么好的,當年先秦之所以能夠強盛起來,那靠的是法家,如今大漢之所以能強盛起來,那靠的是繼承先秦的制度稍加改善,并且以黃老垂拱之治,養育萬民生息。 從古至今,未曾聽聞儒家有什么強大國家的方法,只講什么禮義仁善,可敵人卻不會跟你講這些。 匈奴更不會跟你講這些。 有個什么用呢? 這怎能相提并論,儒學乃是圣人之學,講的是開萬世之太平,其他百家之學只能治一時,可我儒家的學問,能夠治一世及千秋萬世。 竇嬰當了幾十年儒家門徒,又怎么可能會是蕭勝一兩句話就能說通的,他此時只堅持自己是對的。 我看你是真糊涂的很。 當年孔丘活著的時候,也沒看他弄出什么萬世太平,你們這些只是繼承他學問的人,又憑什么能做到,不過只是會說些空話罷了。 與民安息又有什么不好? 灌強也有些忍不住說道。 在他看來,他們的局勢原來蠻好的,如果不是竇嬰跟他姑母,也就是竇太皇太后鬧翻,何以至此? 你們莫要吵了,我們現在只想知道,阿嬌的情況到底該怎么辦? 她現在在外祖母的幫助下成功和劉徹和離了,而且現在有外祖母庇護她,她自然能夠無憂,可是未來又該如何,又有哪個敢再娶她。 雖然這么說不好,可外祖母的年紀的確大了,又能庇護她幾時? 以劉徹那記仇的性子,到時候阿嬌和我們兩個兄弟,以及母親恐怕都沒什么好下場,這可該如何是好,總感覺這完全就是困境死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