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后數(shù)年,儒家和其余百家之間的關(guān)系一直都不是很融洽,彼此間爭斗頗多,而儒家內(nèi)部的谷梁和公羊一脈的關(guān)系也變得越來越惡劣。 原本,儒家是公羊一脈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如果當年董仲舒真的能夠成功的話,那么公羊一脈將會徹底成為儒家主脈,因為董仲舒就是公羊春秋的繼承人,他如果能順利讓儒家登頂,他代表的公羊春秋自然也會順利成為儒家最高經(jīng)典解說。 可惜,他失敗了。 他的失敗無疑給谷梁春秋一脈的代表人物帶來了喘息之機,谷梁開始逐漸崛起,此后更是在董仲舒被抑制的那幾年內(nèi)迅速成長起來。 逐漸成為儒家領(lǐng)頭羊。 并且主張與其余百家和解。 不過,這時其余百家早就已經(jīng)學乖了,根本不吃他們這套,大家都很清楚,公羊和谷梁之間的區(qū)別無非就是一個是激進派,還有一個是溫和派,當年公羊一脈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時候,谷梁一脈可從來沒有派人勸說,或者阻止過。 只是在邊上茍著。 一直等到董仲舒失敗,這才跳出來說大家要溫和,要和平和解。 傻子才信他們的鬼話。 因此,儒家和其余百家之間的關(guān)系并沒有因為過去幾年而有所緩和,反倒變得越加難以融合,不但在朝堂上互相針對,私底下依舊如此,在學問學術(shù)上更是互不相讓。 當然,這是指的百家學派。 百家學派之間爭斗不休,但喬木和劉徹卻并沒爭斗,至少表面上兩者是沒有爭斗的,喬木也從來沒有主動找過劉徹麻煩,兩者一直都維持著一種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tài)。 自從上次長樂宮會談后。 喬木除了偶爾了解一下朝政局面,剩余時間基本都放在了重用墨家子弟進行有利民生的各種改革創(chuàng)造上,比如說曲轅犁,脫殼機,水車,水利磨坊,羊毛紡織機,果樹嫁接,織毛衣,良種培養(yǎng),蒙學書院建造,養(yǎng)孤濟慈院確立等方面。 每一樣變動改革。 都是十分有利于百姓的事。 可以說,五年下來,劉徹在朝堂上搞了一大堆事情,造成的總體影響力,都遠遠比不上喬木這些改革創(chuàng)造中的任何一個造成的影響。 如今,即便是到最偏遠的地方去詢問那邊的百姓,甚至于到匈奴詢問匈奴人,那大家不一定會知道劉徹,但是絕對知道竇太皇太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