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個你們不用擔(dān)心。 首先,蘇知青的身份是被我們村集體雇傭的手藝人,她和大家沒什么不同,只是你們在種田,她在做手藝活,跟商人是毫無關(guān)系的。 她做東西的原材料。 都是村里面供應(yīng)。 其次,你們也不用花錢買,可以用很多東西來換,比如說,醬油你可以用黃豆來換,肥皂可以用家里不用吃的油,或者臟了的油換。 再不行也可以直接用工分換。 總之咱們這是換。 跟買賣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 但是換的時候,要在成本的基礎(chǔ)上加上蘇知青該得的工分,咱總不能讓蘇知青白忙一場還挨餓吧。” 如果沒有十全把握,賀大隊長也不可能答應(yīng)喬木的要求,并且來開這個會,只要一切都是建立在集體經(jīng)濟上,并且通過交換去進(jìn)行。 那么就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 “好像是沒毛病。 這樣咱們也能方便一點。” “最關(guān)鍵的是不要票還便宜。” “聽說還會釀酒呢,以后再想喝酒就不用跑那么遠(yuǎn)了,而且也不用提前準(zhǔn)備,想喝酒直接換就是了。” “誒,這么一想的確很方便。” “是很不錯,要是她還會做收音機和自行車就更好了,那樣也能……” “你咋不美死算了,成天凈做白日夢,人要是會做收音機自行車還會來咱這嗎?早就被工廠要去了。” 經(jīng)過村民們的一番私下討論。 大家很快就開始了舉手表決。 而這件事,也以八成以上的人支持最終落幕,當(dāng)然了,這還不是結(jié)束,這才決定了到底要不要這么做,接下來具體該怎么做,比如說喬木該拿多少工分,以及怎么拿工分之類的,都還得去慢慢的商榷。 急不得,也急不來。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