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村民們有的時候下田就已經(jīng)是蠻累的了,你總不至于還讓他們熬夜造醬油啥的吧,這也太過分了。 他們是人,不是工具啊。 你不能太過于壓榨他們勞力。” “誒呀,村長你想哪去了?大晚上的黑燈瞎火又沒燈能干什么活。 我的意思是說,咱們村一共有三百多戶,大家平常不都有腌咸菜曬蘿卜干,或者說熏臘肉之類的習慣嘛,這不都是忙里偷閑做的嘛。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咱們多買點缸,一家分個十來個缸,讓大家一起來釀醬油和釀醋,釀醬油和釀醋也就是剛開始和最后的時候有點累,平常只需要多加注意注意。 不要受到污染就行。 我呢,累一點,到處跑跑。 然后讓村里的村民們隔一天釀一家,隔一天釀一家,就是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某一家剛開始釀,也有某一家釀好了,這樣不但每家需要釀造的醬油和醋數(shù)量不是很多,還能一直保證有貨賣。 而且把整個工作分散開來。 每家每戶也不會很累,只要我這邊能多走走督促一下醬油和醋的質量,那就基本不會有什么問題。 你看我這個建議怎么樣?” 喬木當然不可能讓所有村民都放下田里的活,跟她釀醬油和醋。 她想法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把原來的集體手工作坊從一小片區(qū)域擴張到整個村子,讓所有村民都參與,這樣雖然在品質方面不是很好把控,但的確能夠極大擴張產(chǎn)能。 到時她再多督促督促品質。 那想來應該就沒問題了。 而且這么做也能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把所有缸子都集中到一起來,那村里的確沒那么大地方放。 但是如果把所有缸子都分散開來,一家分十來個,院子里面搭棚子放幾個,屋子里再放幾個,雖然各家都可能有點擠,但的確夠放。 場地問題不也解決了。 是真沒比這更好的方法了。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