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喬木先前雖然沒有刻意阻止相關消息在皇宮當中流傳,但是流傳出宮的信息,全部都被喬木派人截獲并且修改了一下,把珍貴妃所犯的罪行,全部都抹除掉了,就只說她惹惱了陛下,被貶入了辛者庫。 所以杜太尉才會毫不知情,甚至于以為他女兒沒犯啥事兒,憑什么受到這么重的懲罰,這分明是在打他的臉,然后義正言辭的辯駁。 而喬木現在就是當朝把事情說出來,打算連著杜太尉一起解決。 正好解決了個未來反叛勢力。 也順帶著借此試探,看看其他大臣是個什么反應,以及這件事到底能不能順利執行下去,如果徹底罷免太尉的旨意,能夠順利執行下去的話,那就說明原身其實還是有點權力的,只是權力很難出京城。 旨意難出皇宮和旨意難出京城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是真的很難搞,說不定還得搞一場朝堂大清洗之類的,才能順利奪權。 后者的話,那相關權利至少能不太遜色于明朝末年崇禎帝,只要未來設法多撈一點錢,再順帶著訓練出一只強悍的,并且獨獨聽命于自己的軍隊,還是能扭轉乾坤的。 隨著喬木這話一出,杜太尉當場愣住,其他百官也都有些震驚并且面面相覷,不敢相信這是明啟帝能說的話,要知道,過去十年,明啟可從來沒有親自下旨罷免過誰。 很多罷免官員的旨意,都是左右丞相跟吏部尚書,根據上一年度各官員的政績報表協商任免升降。 不過震驚之后,朝堂當中的那些人精官員很快就都紛紛反應了過來,都覺得明啟帝此時的操作不僅僅是為了對付杜太尉,還是想試探他們,想要奪權,想要提升皇權。 自高祖文皇帝之后,朝堂中的局面一直都是要么百官占優勢,徹底掌握大權,皇帝跟個傀儡似的。 要么就是皇帝徹底掌握大權。 百官只能聽從吩咐。 在奪權過程中,摻雜的外戚和宦官之亂,就是很多皇帝自己單槍匹馬斗不過百官世家,這才想方設法授權給宦官,讓他們沖鋒陷陣。 等到權力到手后。 再把那些宦官弄死。 好給自己搏個圣君名號。 因為這種事常有發生,所以百官對此也是敏感的很,好不容易掌握了十年大權在握的感覺,他們哪里愿意輕易放手,所以緊接著,都不用杜太尉那一派系的官員求情。 其他百官就都紛紛而上。 甚至于左右丞相都站了出來。 開始從各方面,各角度替杜太尉求情,在皇權沒有威脅到他們手里權力的情況下,他們彼此會互相爭斗,但是當皇權想要染手奪取他們手里權力的時候,他們就會前所未有的團結起來,彼此視為一體。 這就是世家門閥的恐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