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做完這件事,喬木再次習慣性的吃了幾顆回春丹,便趕緊又拿出凈化儀,把身上以及衣服上的那些血跡全部都清理干凈,至于衣服破損了的地方,這個暫時不好恢復。 況且這衣服本來就破。 再破一點影響也不大。 在確定身體恢復后,喬木并沒有急著回家,而是先趕緊打量了一下周圍,然后出于謹慎的原因,特地找了一棵比較堅固的樹,麻溜的爬了上去,并且依靠在樹干上,半瞇起眼睛,開始接收原身的記憶。 …… 原身是四九年生人,雖然是個閨女,但是因為出生于國慶當天。 家人都覺得她生辰好,吉利。 所以對她還是挺疼愛的。 比不上對兒子疼愛,但是在村里一眾女娃當中,她的待遇絕對是最好的那一批,即便困難時期,她每天也都能吃個三分飽,沒餓死。 至于說童年生活之類的,跟絕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無非就是嬉耍打鬧,到了年紀幫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以及打豬草啥的。 再之后就是到了年紀。 理所當然的談對象結婚。 原身十四歲的時候,她母親就已經在給她相看人家了,為了能讓女兒嫁個好人家,最好能不再土里刨食,原身母親那可是付出了好幾十斤紅薯,這才好不容易收買了鎮子上的媒婆,讓她去幫忙說好話。 就是多說說她閨女的好話。 說她閨女漂亮能干之類的。 然后還真有一家姓周的,表示愿意相看,相看之后也說滿意,但是他們家表示原身嫁入他們家是高嫁,他們不可能出太多的彩禮,而且原身的嫁妝不能太薄,至少不能比他們鎮子上正常人家嫁女兒差。 不然他們家絕對不同意。 原身當時是有些不滿的。 因為她覺得她這么做,好像有一種自己倒貼的感覺,很不舒服。 但是她爸她媽卻覺得,嫁到城里面,肯定要比在村子里面隨便找個人嫁要好,說出去也是城里人。 就算被說倒貼也無妨。 在他們的勸說之下,原身最終還是沒有表露出不滿,只是點頭同意,并且在十六歲那一年,就帶著她爸她媽幾乎掏空了大半個家底置辦的嫁妝,嫁進了那個城里周家。 而周家卻因為自覺原身是高嫁他們家,他們城里人娶個鄉下人已經受委屈的原因,或者也有可能是真窮的原因,只給了十塊錢彩禮。 還帶著些許零碎充面子。 好讓彩禮看起來不太寒酸,但是實際都是些不值錢的破爛玩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