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世界的小規模變化,從一年前就開始了,不過那時候的變化并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家里的東西比較容易發霉,家里沒有做防水的一些地方比較容易長霉菌變黑。 而且這些變化主要還只是在南方潮濕地區發生,北方的話,變化并不大,畢竟北方相對干燥,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霉菌的生長。 也就下過雨后可能會出現點。 正常情況下,依舊還是很少出現霉菌,所以倒也沒太多人關注。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 這種變化開始變得讓人無法忽略了,因為有些人發現昨天做的湯當天沒有喝完,晚上忘了放冰箱。 第二天早上就長了霉菌。 買來的鮮牛奶開封之后早上還能喝,晚上喝完就開始狂拉肚子。 水果蔬菜的發霉速度,也遠超過過去,不放冰箱幾乎都放不了兩三天,柑橘之類的水果,完整的還好,還能放上一段時間,稍微有些破損或者碰撞的,第二天就開始發霉了,三四天,就成了只霉菌球。 雖然這些水果蔬菜正常情況下放久了也會發霉,但是在正常情況下,是絕對不會兩三天就發霉的。 隨著這些現象發生,不少人就開始在網上吐槽,然而也僅僅只是如此,很多人并沒有將這些變化放在心上,最多也就是買菜買的再少一點,做菜做的再少一點,每頓盡量只做一頓的菜,吃不完就倒了。 但是因此導致的物價陡升,卻使得眾人再也無法忽視這件事,開始紛紛上網詢問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想看,在生鮮蔬菜發霉腐敗的速度變快的情況下,普通人還能夠減少購買數量,早一點把東西吃完,來規避那些東西發霉和腐敗。 但是賣生鮮果蔬的。 他們卻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把自家進的所有生鮮果蔬全部賣空。 生鮮果蔬霉變速度變快。 腐敗速度變快。 直接導致他們的耗損,也比過去增長了許多倍,果蔬的耗損增長了好幾倍,如果他們還按照以前的價格賣的話,那肯定是要虧本的。 打個比方來說,有些店賣國產櫻桃,那純粹是賣一半扔一半,所以售賣的時候,店家肯定要把耗損的那一部分價錢加上去,可是現在可能才賣了一份兩份,進十斤,才賣了兩斤,剩下的就基本爛光了。 那他不把價格加到剛開始賣的兩斤上,總不能自己承擔虧損吧。 所以,隨著果蔬霉爛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南方大部分區域的物價也在變得越來越高,有些本來就比較容易腐敗,霉爛的生鮮水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