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讓她去老三家,說老三小時候最幸福,從來沒有下田干過活,念的書最多,學歷最高,現在的工資也最多,負擔最小,應該他養老。 所以,原身又去了老三家,老三本來就因為房子的問題對原身很是不滿,又怎么可能會接納原身。 輾轉后,原身去了女兒家。 大女兒家倒是招待了原身,不過也只是招待了幾天,當原身為難的表示想要住下來的時候,依舊還是被女兒一家好言勸說的送走了。 比如說就沒有有三個兒子還讓女兒養老的道理,就沒有做人婆婆的在女婿家里一直住下去的道理。 再加上還有親家揶揄。 最終原身只能無奈離開,又去了二女兒家,二女兒家的情況也是差不多,走親戚住幾天可以,可是想要當家一樣住下來,那不可能。 不過與兒子還是有些區別的。 至少兩個女兒沒有讓原身空手離開,不但給原身拿了些食物,還偷偷塞給了原身幾百塊錢,雖然說依舊沒接納原身住下來,可是跟那三個兒子一對比,已經算好的了。 真的全靠同行襯托啊。 最終迫于無奈的原身又輾轉了好幾趟三個兒子家,沒有一次是得到了接納的,她的性格又使得她實在拉不下臉又哭又鬧,所以只能無奈選擇想辦法自力更生,活下去。 剛開始她手里還有點錢。 還有點閨女給的錢。 所以還是有地方住的,雖然是比較廉價的出租屋,可好歹有地方住,但是她找不到工作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愿意接納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當自己的員工的,這萬一要是不小心突然死了,那算誰的? 雖然也有二三十歲猝死的。 可是六十多歲死的概率明顯比二三十歲的概率高很多倍,買商業醫療保險,六十多歲的人醫療保險費都比年輕人貴好多倍,年紀再往上漲點,人家都不愿意賣保險了。 所以原身的錢,自然是越用越少,即便每天吃個饅頭就點水,那也是越用越少,最后少到連房租都交不起,只能搬到橋洞那邊去住。 不過即便到了這個地步。 原身也沒好意思去要飯。 最終在橋洞下饑寒交迫而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