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追溯兩代,戰死沙場,這已經不是家世清白了,這就是根正苗紅。 這在西北,并不罕見,當年的宋夏百年對峙,西軍中多有這等子弟。 其實大宋的戰將,并不比他人遜色,趙構南渡之時,手下的大將都是些狠角色,可惜的是兵員素質跟不上,文官遙控指揮,武將掣肘太多。 楊霖臉色凝重,起身朝著西北方向遙遙一拜,道:“你可到我身后聽講。” 楊沂中一看他對祖父和父親這般敬重,眼圈一紅,這種漢子就是這樣,即使他再欽服楊霖,楊霖給他多少好處可能也就是心懷感激。 但是對他們父輩的尊重,才能換來這般的極深感觸,馬擴輕輕撫著他的雙手,一起認真聽楊霖繼續講課。 這個時候,是中華大地上,學術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轉折期。 究其原因,就是程朱理學在此時的興起,幾乎扼殺了漢人的進取精神。 程、朱理學,兩程已經死了,朱熹還有幾年才會出生,楊霖開壇講學的時機,恰是時候。 務實、昂揚、進取,是他絞盡腦汁想要推廣開來的思想,真到了這個時候,楊霖才會發現自己的學識不足。 這種程度的立言大業,非是大賢不能完成,好在楊霖的官職地位高,可以利用這一點,集思廣益。 他的學生和學生的學生,可以在他的主旨思想上,發散加深,著書立說,為他傳道。 楊霖也可以利用手里的權勢,盡可能地為他們鋪路,廣開方便之門。 楊學的傳播,靠的就是這個模式,偶爾的講課,反倒是點綴一般的錦上添花。 --- 兩折省,杭州府。 一盤棋局上,殺意凌然,慘烈無比,執子雙方都盯著棋盤,尋找著一絲絲的破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