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們都別著急!” 辦公桌前正收拾整理信件的張運生眼見眾人朝自己一擁而來,不免無奈的苦笑,趕忙開口道,“信件已經整理好了,你們排好隊,我直接發給你們。” 只見張運生掏出一摞摞捆綁在一起的信件,上面寫著當初支教同學名字。 當初支教時一個同學負責一個年級,現在信件也是如此,由于學生數量的關系,也是有多有少。 隨著張運生每喊一個同學的名字,便有人依次上前取回學生們寫給自己的信。 說是信,但是條件有限,根本沒有專用的信箋,顯然是直接從作業本上撕下來的。 盡管現在大多數人已經習慣聊天軟件等便捷的溝通方式,但是眾人拿到這些信的時候,情緒還是有些激動。 雖然這些孩子的字寫得并不好看,文字也很簡單,甚至有些低年級的學生還用拼音,看起來也有些費勁,不過,眾人依舊看得很認真。 葉小天將目光落到手中的信上。 “敬愛的葉老師:您好嗎?我現在很好。石榴是我家的,您記得吃,很甜的。……” “敬愛的葉老師:自從你們走后,學校又恢復到以前了,你們什么時候還會回來這里嗎?……” …… 葉小天慢慢的看著手中學生寫給自己的信,看得很慢,看得很認真。 這些學生的信既有零零碎碎的寫著葉小天他們走后的生活,也有匯報現在的學習進度,還有寫自己將來的打算,有些事情,他們可能不會對父母說,也不會對老師說,但是對既熟悉有陌生的支教老師反而能夠說出口。 眾人看著手中的信,五味雜陳。 有些事情不親身經歷,就很難切身體會,感同身受。 當初眾人去支教的原因或動機也許各不相同,甚至回來之后也未必將其當回事,甚至以后都有些抗拒再去支教這么艱苦的地區。 但是,當眾人見到僅僅是因為他們去支教個把月,就有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的時候,內心這才意識到有些事情對他們來說是件小事,但是對那些學生來說可能改變對方的一生。 眾人將信紙鄭重其事的收起來,對于學生們的好意也沒有拒絕。 葉小天和湯玉婷收集完所需要的素材之后,也并肩一起離開學校辦公樓,回到采編部,準備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盡快將有關支教的事情刊登出去。 “除了寫新聞,我們是不是還應該做些什么?” 在看完學生寫給自己的信之后的湯玉婷一直都保持沉默,突然開口道。 “做什么?” 葉小天反問道。 “比如組織學校同學們捐款,捐不用的課本之類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