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死亡之手-《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3)頁
華楓慢慢了解了更多地東西,生物武器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主要研制者是當時最富于侵略性,而且細菌學和工業水平發展較高的德國。主要戰劑僅限于少數幾種致病細菌,如炭疽桿菌、馬鼻疽桿菌等,施放方式主要有特工人員人工投放,污染范圍很小。
第二階段自本世紀30年代開始至70年代末。主要研制者先是德國和日本后來是英國和美國。戰劑主要仍是細菌,但種類增多,后期美國開始研究病毒戰劑。
施放方法以施放帶生物戰劑的媒介昆蟲為主,后期開始應用氣溶液撒布。運載工具主要是飛機,污染面積顯著增大,并且在戰爭中實際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牲畜和破壞農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由于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細菌作為生物戰劑,早期它被稱為細菌武器。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戰劑早已超出了細菌的范疇。
現代生物戰劑按照形態和病理主要分六大類:
一、病毒類,如天花病毒、各種馬腦炎病毒、熱病毒等;
二、細菌類,主要有炭疽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等,這是二戰前后使用得最多的生物戰劑;
三、立克次氏體類,一種能導致斑疹傷寒、戰壕熱等流行疾病的特殊病原體;
四、衣原體類,主要有鳥疫衣原體;
五、真菌類,主要有球孢子菌、組織孔孢漿菌等;
六毒素類,主要有葡萄球腸毒素、葡萄球菌糖毒素、肉毒桿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化學武器;
戰爭中使用毒物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牽制和擾亂對方軍事行動的有毒物質統稱為化學戰劑(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或簡稱毒劑。裝填有化學戰劑的彈藥稱化學彈藥(chemical,munitions)。應用各種兵器,如步槍、各型火炮、火箭或**發射架、飛機等將毒劑施化學武器
放至空間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濃度或密度從而發揮其戰斗作用。因此,化學戰劑、化學彈藥及其施放器材合稱為化學武器。而cwa則是構成化學武器的基本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歐洲戰場,交戰雙方都加強了化學戰的準備,化學武器貯備達到了很高水平。各大國除加速生產和貯備原有毒劑及其彈藥外,并加強了新毒化學武器劑的研制。其中,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則是神經性毒劑;在亞洲戰場,日本對中國多次使用了化學武器,
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戰爭和大規模武裝沖突不斷發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學武器和被證實的有原蘇聯入侵阿富汗。80年代初開始的兩伊戰爭,伊拉克在進攻失利、失去主動權的緊急時刻使用化學武器對扭轉被動局面、最終實現停火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雅安市|
城口县|
方城县|
宜兰县|
侯马市|
东山县|
赣州市|
海丰县|
普宁市|
清远市|
东宁县|
喀喇沁旗|
南宫市|
土默特右旗|
临湘市|
上虞市|
绥中县|
瑞丽市|
平原县|
尚志市|
清苑县|
贺州市|
大田县|
托克托县|
聂荣县|
巴彦县|
玉田县|
铜鼓县|
宜宾县|
酒泉市|
芜湖市|
遵化市|
保德县|
江都市|
常宁市|
黄龙县|
丹东市|
罗山县|
崇左市|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