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開學第一課-《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3)頁
不論是加拿大的薩德伯里隕石坑,還是南非的費里德堡隕石坑,有證據表明都曾引起火山噴發。大規模的火山活動能直接導致許多物種的滅絕。大范圍的火山噴發會增加大氣層中的灰塵,首先使一段時期的氣候持續變冷,然后逐漸導致相應的全球破壞性氣候變暖,最后是致命的酸雨。
人們知道,恐龍是古代一種大型爬行動物,如果中生代末期它們不滅絕,那么處于蒙昧時代的古猿至少沒有機會變成現代的人。那么恐龍是怎樣來滅絕的呢?科學家們發現,在白堊紀——第三邊界沉積層堆積著一層厚約幾十厘米的白色粉末,那是地球上極為罕見的氨基酸。
因此,他們推斷: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隕石與地球相撞,撞擊后的巨大爆炸使大多數恐龍立刻死去,爆炸后的粉末籠罩在大地上空,數年之久,土溫驟變,致使恐龍無一幸存,而恐龍的滅絕卻給其它新生動物帶來了生機,比如哺乳動物的出現,古猿也被迫走出森林。
隕石促成了人類的產生,由于隕石的影響,促進了生物的產生。進化,發展,但隕石也會帶來毀滅人類的危害性。比如沒入大西洋海底的古文明大陸大西洲,因為它正處于上面所提到的大西洋巨型隕坑的邊上,創造出燦爛的瑪雅文化的古印第安人之所以突然失蹤,也是因為在他們那里時常有隕石出現
在不斷發展著的今天,身外是個充滿神奇的世界,同時也充滿著危險。
曙光學院地下城的教室里,華楓,云夢,白鳳等眾學員正安靜的坐在臺下,迎接他們秋季開學的第一課。
同學們!歡迎你們重新回到教室,下面我要講的是種非常重要的物質——粒子。老師的聲音拉長,以便引起足夠的重視。
粒子 (pa
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1932年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它們比起原子來是更為基本的物質組分,于是稱之為基本粒子。
以后這類粒子發現越來越多,累計已超過幾百種,且還有不斷增多的趨勢;此外這些粒子中有些粒子迄今的實驗尚未發現其有內部結構,有些粒子實驗顯示具有明顯的內部結構。看來這些粒子并不屬于同一層次,因此基本粒子一詞已成為歷史,如今統稱為粒子。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質子等實際存在的具體的物質,而是它們的統稱,是一種模型理念。
1897年湯姆生發現電子,1911年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繼而我們發現了光子,并認為光子電子質子中子是組成物質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們叫基本粒子 。
接下來華楓在近乎神由的狀態下,了解到更多,包括19世紀末都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發現了電子質子和中子后,許多人認為光子和它們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逐漸發現了數以百計的不由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的新粒子;又發現質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復雜的結構。從20世紀后半期起,就將基本二字去掉,統稱為粒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固始县|
什邡市|
甘孜|
大田县|
邵阳县|
水城县|
开阳县|
汉川市|
双峰县|
孝昌县|
洞头县|
新平|
宜兰市|
合阳县|
陆川县|
含山县|
柳河县|
额济纳旗|
明星|
宜州市|
睢宁县|
东乌|
六枝特区|
习水县|
鄂尔多斯市|
丰县|
西昌市|
卓资县|
景德镇市|
涞水县|
册亨县|
罗山县|
亚东县|
沛县|
建瓯市|
延安市|
静乐县|
上高县|
米林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