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始末-《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3)頁 華楓慢慢明白根據維恩定律,恒星的顏色與溫度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天文學家可以由恒星的光譜得知恒星的性質。
故此,天文學家自19世紀便開始根據恒星光譜的吸收線,以光譜類型將恒星分類。天體物理學就是由此發展起來的。
依據恒星光譜,恒星從溫度最高的o型,到溫度低到分子可以存在于恒星大氣層中的m型,可以分成好幾種類型。而最主要的型態,可利用”oh,be a fine girl,kiss me”(也有將”girl”改為”guy”)這句英文來記憶(還有許多其它形式的口訣記憶),各種罕見的光譜也有各特殊的分類,其中比較常見的是l和t,適用于比m型溫度更低和質量更小的恒星和棕矮星。每個類型由高溫至低溫依序以數字0到9來標示,再細分10個小類。此分類法與溫度高低相當符合,但是還沒有恒星被分類到溫度最高的o0和o1。
另一方面,恒星還有加上“光度效應”,對應于恒星大小的二維分類法,從0(超巨星)經由iii(巨星)到v(矮星)和vii(白矮星)。大多數恒星皆以燃燒氫的普通恒星,也就是主序星。當以光譜對應絕對星等繪制赫羅圖時,這些恒星都分布在對角在線很窄的范圍內。
太陽的類型是g2v(黃色的矮星),是顆大小與溫度都很普通的恒星。太陽被作為恒星的典型樣本,并非因為它很特別,只因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且其它恒星的許多特征都能以太陽作為一個單位來加之比較。
每一顆恒星都要給它取一個獨特的名字,才能夠便于研究和識別。中國在戰國時代起已命名肉眼能辨別到的恒星或是以它所在星官(包括三垣以及二十八宿)命名,如天關星、北河二、心宿二等;或是根據傳說命名,例如織女星(織女一)、牛郎星(河鼓二)、老人星等,構成一個不嚴謹的獨立體系。
西方星座的概念在巴比倫時期就已經存在,古代的觀星人將哪些比較顯著的恒星和自然或神話等特定的景物結合,想像成不同的形狀。位于黃道帶上的12個星座就成了占星學的依據,許多明顯的單獨恒星也被賦予專屬的名字,特別是以阿拉伯文和拉丁文標示的名稱。
而且有些星座和太陽還有它們自己整體的神話 ,它們被認為是亡者或神的靈魂,例如大陵五就代表著蛇發女怪梅杜莎。
到了古希臘,已經知道有些星星是行星(意思是“漫游者”),代表著各式各樣重要的神祇,這些行星的名字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雖然也是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神祇,但是它們的光度暗淡,因此古代人并未發現,它們的名字是后來才由天文學家命名的。)。
大約在1600年代,星座的名稱、范圍以及恒星的名字還是由各個地區自己命名的。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拜耳創造了以希臘字母序列與星座結合的拜耳命名法,為星座內的每一顆恒星命名。然后英國天文學家約翰·佛蘭斯蒂德發明出了數字系統的命名法,這就是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從此以后許多其他的系統的星表都被創造出來。
西方方面,1603年德國業余天文學家拜耳建議將每個星座中的恒星按照從亮到暗的順序,以該星座的名稱加上一個希臘字母順序表示。例如獵戶座α(參宿四)、獵戶座β(參宿七)(但事實上獵戶座β比獵戶座α還要亮)。如果某個星座的恒星數目超過24個希臘字母,則接續采用小寫的拉丁字母(a,b,c...),仍不足再使用大寫拉丁字母(a,b,c...)。
英國首任的天文臺長佛蘭斯蒂德創立了數字命名法,將星座內肉眼可見的恒星由西向東、由北向南依序編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
建宁县 |
桓仁 |
满洲里市 |
泸西县 |
社旗县 |
沙雅县 |
乐清市 |
桂阳县 |
综艺 |
监利县 |
酒泉市 |
垣曲县 |
永丰县 |
新泰市 |
铜川市 |
康平县 |
来安县 |
新安县 |
商丘市 |
忻城县 |
吉首市 |
莱州市 |
潍坊市 |
永嘉县 |
铜山县 |
宣武区 |
惠水县 |
泸溪县 |
拉萨市 |
祁阳县 |
宁晋县 |
布拖县 |
息烽县 |
中牟县 |
永康市 |
八宿县 |
封丘县 |
山阴县 |
梅州市 |
涿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