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夏原吉的心情很好。 這個所謂的遠(yuǎn)東商號的股本確實(shí)挺貴,一千兩一股的價格并不是誰都能投得起的。 但是遠(yuǎn)東商號的前途也很光明——有皇太孫朱瞻基的參與,就等于是有了朱老四和朱高熾的參與,皇家三代背書,意味著這家商號以后源源不斷的收益。 另外,徹底放開了海禁,就等于大家又多了一條來錢的路子,再清高的官員也不會嫌棄自己的合法收入太多。 更重要的是,大明缺銀子。 遠(yuǎn)東商號的第一個目標(biāo)是倭國,而倭國又有石見銀山。 所以夏原吉擺平文官們的速度很快,再加上徐景昌去擺平勛貴和武將們的速度,短短幾天的時間,文武官員們就難得的達(dá)成了一致,打算一起推動開放海禁。 只不過,讓夏原吉和楊少峰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徹底放開海禁的事情居然會卡在朱老四這邊。 跟預(yù)想中文官會不同意開放海禁的情況不同,現(xiàn)在的情況是朱老四不太愿意放開海禁——徹底放開海禁,對于民間有好處,對于國庫也有好處,但是對于內(nèi)帑卻沒有什么好處。 因?yàn)猷嵑褪窒碌哪侵炾牪粌H僅是大明最大的艦隊,就算是放眼整個世界,也當(dāng)?shù)闷鸬谝慌炾犨@個稱呼。 “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艦隊開始只有4000人,后來陸續(xù)才增加到1.9萬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總計僅1.77萬人。 而鄭和手下的艦隊,人數(shù)在2.7萬人以上。 手握這么強(qiáng)大的艦隊,只要朱老四愿意,所有的海上生意都將是他自己的,而且不涉及到什么關(guān)稅和商稅,根本就不用分出哪怕一口湯來給別人喝。 可是一旦徹底放開了海禁,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海上經(jīng)商,再加上楊少峰和朱瞻基所說的商稅和關(guān)稅,原本全部到內(nèi)帑的銀子就得分潤一部分到國庫。 所以一聽到朱瞻基和楊少峰提出來要徹底放開海禁,朱老四的臉色就有些不太好看。 楊少峰和朱瞻基想折騰什么商號,想要帶著勛貴和文武大臣們一起出海做生意之類的,朱老四并不介意,甚至還打算再撥給他們幾艘寶船。 畢竟是自己的孫子自己疼。 但是真要是徹底開放海禁,免談。 楊少峰很頭疼。 朱老四犯了一個不是錯誤的錯誤。 他自己牛逼,能把勛貴和文武官員們擺成他想要的任意姿勢,但是他的子子孫孫都能這么牛逼? 瞧瞧掛在煤山上的那個倒霉孩子,但凡有他老四的三分手段,也不至于被逼到賣了宮里的金銀器皿來籌措軍費(fèi)了。 琢磨了半晌之后,楊少峰才躬身道:“祖父大人再考慮考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