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百章 倭國廚子做的中餐-《極品大玩家》


    第(1/3)頁

    瑪塞拉雖說很不滿意伊麗莎白的態度,但是突然一想,嗯?他們找一個華夏人?難道是剛才那個討厭的華夏男人?讓他們去找那個華夏男人的麻煩好像也不錯!

    想到這里瑪塞拉一指蕭鵬他們離去的方向:“剛才有個華夏人離開這里,叫什么來著?小?蕭?記不清了。長得就是你說的這個樣子,應該在那邊的餐廳吃飯。你可以去找找。”

    伊麗莎白聽后高興道:“蕭!就是他!他在哪里?”

    波頓皺緊眉頭:“伊麗莎白!禮節!這里是歐洲,不是星條國!你自己去找找去,我和瑪塞拉好久不見,有點話要說,等你找到了他回來找我!”

    伊麗莎白聽波頓這么一說,也回過味來,喃喃說道:“對不起,特梅爾夫人,我太激動了,這樣,你們先在這里聊,我去找找他到底在哪里。”

    說完她轉身就向著瑪塞拉手指的方向跑去,尋找蕭鵬的下落。

    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華夏人,而只要有華夏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

    圣莫里茨這個小鎮上就有兩家中餐館。

    現在在華夏,西方人帶著‘洋味兒’來到了華夏,如果他們背后的文化一樣,洋味兒十足的西餐也被華夏人打上了‘文明’的標志,吃西餐成了現在華夏上流社會的時尚,不秀幾張在西餐廳的自拍,簡直就是落后的表現。

    殊不知口味是頑固的,在華夏的西餐里,分明就是華夏的味道。真到了西方,沒有幾個‘華夏胃’能真真正正的習慣這里的味道------一頓兩頓還行,時間長了那可真要人命了。

    其實曾經的中餐,在歐洲的地位,猶如現在西餐在華夏的地位一樣,都是高雅就餐的代表。

    這就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在1575年西班牙第一位派往華夏的大使兼間諜,馬丁-德-拉達。他在華夏呆了兩個月后,寫了一份《華夏札記》,用大量的筆墨記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其中著重寫了其中的食物-------這丫的也是一個吃貨。

    那個時候餐具還沒在歐洲普及,大部分歐洲人跟現在的印三人一樣,還是習慣于‘手抓飯’,所以在他看來,華夏人使用筷子顯得如此的文明優雅衛生。而華夏口味徹底俘虜了這位間諜(他那兩個月只在今天華夏福建一個地方),不管是美食還是一種‘藥草泡的飲料(茶)’,都讓他介紹給了西班牙。

    那時候的西餐在歐洲,絕對讓西方大開眼界。上流人才能吃西餐。

    但是幾百年后,卻正好顛倒過來,西餐倒成了文明優雅衛生的代表了。人們紛紛趨之若鶩。但是吃的都是‘改良過’的西餐。因為正宗的西餐和中餐口味的差異實在太大。比如說芝士,這是西方人吃飯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很多芝士的口味,對華夏人來說可能比臭豆腐還邪門。。。。。。

    同樣道理,走出去的中餐館口味也必須要改變才能應和西方人的口味。舉簡單的例子來說:京都烤鴨,原料必須是京都填鴨,但是西方國家進口生物非常嚴格,京都填鴨是沒法活著到國外的,所以京都烤鴨在國外就不地道了;再比方說西方吃魚要吃沒有刺的,中餐里的魚如果沒有剔刺端給客人,很可能會惹上官司;還有的菜根本壓根就不可能出現在西方國家,比如說活鱖魚,這道菜最講究新鮮火候,技法要求極高!最厲害的廚師做好的活鱖魚上桌后嘴還能張,國人認為這是絕技,但是到了西方,那就是不保護動物了。

    這家中餐館也是很有西方特色,比如采用了玻璃廚房,這樣廚師在做飯的時候,就可以讓人看清楚里面的衛生情況了------相當一部分西方人眼里,中餐是‘不衛生的落后飲食’,而這么做就是讓那些人放心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桃园市| 兴和县| 临澧县| 木兰县| 苍溪县| 根河市| 荥经县| 丰都县| 明星| 苏州市| 蚌埠市| 东阿县| 西平县| 陆河县| 洛川县| 杭锦后旗| 鄱阳县| 福建省| 新密市| 会理县| 弥勒县| 万盛区| 河源市| 库车县| 方山县| 壶关县| 龙江县| 云和县| 万州区| 张家港市| 新巴尔虎右旗| 寿光市| 工布江达县| 乳山市| 桃园市| 南涧| 武夷山市| 平原县| 阜平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