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曹正淳的腳下,一個亞洲東部的古老帝國終于崛起,向世界露出了它鋒利的爪牙! …… 嘉靖一年,大明制船廠已經全面恢復了鄭和下西洋時的技術,制造出了明朝航海業的最高工業結晶,三桅福船。 曹正淳拿出的蓋倫船設計圖也在同年被制造完畢,大明船隊經過兩年的建設,終于到了準備啟航的時刻。 此時的大明船隊規模達到了五百艘,足足是鄭和船隊的兩倍還多。 而其中兩百艘是寶船,長度為一百五十一米,寬度為六十米,這是此時世界上最大的帆船,能夠承載的重量高達八百噸,能夠同時容納上千人。 另有馬船、糧船、坐船和戰船,每一種都在船隊中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這些常規船只之外,曹正淳還下令督造了一艘長三百米,寬一百米的巨型風帆戰列艦,在船隊最中心坐鎮。 這艘巨輪被曹正淳命名為黃金梅麗號,至今在明國無人知曉其含義,倒是有不少文人墨客猜測,或許梅麗是個美麗的女孩,在曹廠督的青澀年華里留下了重要的回憶。 曹正淳對于這種傳聞報之一笑,卻不予理會,因為黃金梅麗號的確在他的青春里占有重要位置。 黃金梅麗號巨大巍峨的船身,遮天蔽日的風帆,粗如水缸的火炮,猶如一只傲然屹立在海上的龐然巨獸,使人望風喪膽。 這是一只足以吊打全世界的偉大船隊,在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蒸汽船之前,它就代表了世界最強的工業生產力! 而此時距離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有近二百年的時間。 …… 嘉靖二年,經過充足的準備,根據鄭和留下的海圖,曹正淳卸任東廠廠督,由曹德繼任,而他改為擔任大明海運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帶領船隊,開始了第一次出海。 同行的除了駕船的船員,更多的,是全副武裝的甲士軍隊,還有武功高強的江湖高手。 曹正淳這一次去可不是為了交朋友,而是為了征服! 文萊、泰國、柬埔寨、印度四國都是他的目標,一切都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解決大明內部的糧食問題,一切為了糧食!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受時代影響,明國的糧食產量和可用資源就只有那些,想要快速發展起來的唯一辦法,就是掠奪。 什么?和平發展? 和平發展不就是把搶劫換了個名字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