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四章 山寨料理-《蓋世雙諧》


    第(1/3)頁

    這智仙閣的廚房,縱是放到整個大朙來講,也是首屈一指的。

    “硬件”上,自不必多說,能用上的好東西都用上了;那鐵鍋的鐵,比有些窮跑江湖的兵刃用的鐵還好;那砧板的木,比老百姓家里最好的家具用的木還貴。

    食材、佐料這塊,也是應有盡有——東南西北、山珍海味,甚至是大朙本土沒有的材料,都能在這里找到。

    就拿方才的魚舉例吧,要知道,那個時代可不比今天,在現代社會,你即使住在內陸城市,也一樣可以吃到在低溫保存下空運過來的海鮮;但在那會兒,你在離海很遠的城市,想吃口海魚,不說不可能吧……極為困難是肯定的。

    也就是說,在古代,一個生活在四川的人,如果他一輩子不離開四川,那他就很可能一輩子都沒嘗過、甚至沒見過任何一條海里的魚。

    洛陽這地兒呢,其實也差不多;洛陽北臨黃河,能弄到淡水魚不稀奇,但方才袁方治拿出來的魚中,鮟鱇和馬鮫可都是海魚,而且鮟鱇一般在深海活動,要捕到就已不易,更別說運到內陸來了。

    僅這點,也可看出這里的老板非但有錢,而且神通廣大。

    而這廚房的“軟件”,也就是“人”,那就更厲害了……

    不歸樓一樓的廚房面積已是很大,營業時,廚房里共有十幾個廚子和幫工在忙活;而這二樓的廚房,和一樓的幾乎一樣大,但里面卻只用三個人。

    一個,是前御廚,人稱“南廚王”的袁方治。

    一個,是袁方治的副手,跟隨他一同離宮的一個老宦官,名叫張二貴。

    還有一個,是幫工,名叫游靖。

    袁方治,無疑是這個廚房的核心人物;早在二十五歲時,他便已經聲名在外,每天到他掌勺的酒樓去吃飯的達官貴人們都對其手藝贊不絕口。日子久了,就連時任尚膳監的太監李僉,也聽聞了袁方治這個人。

    某日,李僉微服尋訪,來到了袁方治所在的酒樓,并有意點了幾道小二聽都沒聽過的珍奇菜品,想試試袁大廚的本領。袁方治在后廚一聽菜名兒,便知來者的身份非凡,所以他也來了斗志,不但是把李僉點的菜道道都做得錦上添花,還送了一道他自己的原創菜——“春潮帶雨晚來急”。

    這道菜,是個時令菜,主料是春筍,而且必須是剛從土里挖出來不到半天的、生吃都能吃出鮮來的筍頭;另外還有一十七種輔料,全部都是春季特有的新鮮蔬果。

    這十八種材料,要以十八種刀功切剝處理,再加以烹制,最后再以高湯收味,讓這些口感味道各不相同的食材獲得一種整體上的協調感。

    最后端出來的成品,無論色、香、味、意、形,皆已是大成之境,尤其是將袁方治那出神入化的刀功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僉只吃了一口,心中便已拿定主意,一定要把這個廚子招入宮中。

    同年,袁方治順理成章的被提拔進了御膳房,并于十五年后被先帝親口封為了“南廚王”,與那“北廚王”、也叫“民間廚王”的陳九榮齊名。

    然,時過境遷,人終究是有老的一天,而且不服老不行。

    在這個人均壽命不過六十的年代,一直干著高強度體力工作的袁方治,到了五十六歲時,便開始感到自己對御膳房的工作已經有點兒力不從心了。

    再加上,此時節,從他被封為廚王時算起,又過去了一十六載,他最風光的年華早已逝去;如今的永泰皇帝,對吃這方面并不是很講究……御膳房里誰是誰,他不知道,也不在乎。

    袁方治覺得,自己再繼續待下去也沒什么意思,故而就向上申請告老還鄉,上頭也同意了。

    那張二貴呢,算是袁方治半個徒弟,打從袁方治入宮后就基本是跟著袁方治在學。其實呢,他也只比袁方治小兩歲,兩人亦師亦友,攢了幾十年的交情,在工作上也很默契,所以張二貴一聽說袁方治要走,便也決定一起走。

    可能有人會問,太監想離宮就離宮?

    這里我得先說明一下,“宦官”,不全是“太監”;在清以前,“太監”是一個官職,雖然太監和宦官一樣都是閹人,可以統稱宦官,但太監是領導宦官的宦官。

    如果你沒聽懂,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在單位里,你們部門經理和你一樣都是打工的,可以統稱員工,但經理是領導員工的員工,員工不可能全是經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丰台区| 荆州市| 永安市| 唐海县| 长春市| 武清区| 南涧| 光泽县| 中阳县| 勐海县| 茌平县| 彰化县| 郯城县| 运城市| 车致| 锦屏县| 新余市| 岗巴县| 新建县| 沾化县| 紫金县| 五家渠市| 神木县| 缙云县| 夏津县| 莱州市| 青神县| 辛集市| 公主岭市| 许昌市| 承德市| 呼玛县| 乌鲁木齐市| 苗栗县| 大荔县| 龙海市| 宁安市| 和平县| 闸北区|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