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上了三樓的陽臺,左右一看,視野還算不錯,于是拼了桌子坐下。孔岺走了老遠總算歇下,喘了口氣,不過這里的衛生不太好,凳子和桌上都有油漬和銹斑,看的孔岺直皺眉頭,像他這種大戶人家,自然沒有體會過下層人民的生活,好在孔岺并沒有潔癖。 師父一坐下就問道:“老板,你們這兒有什么好茶嗎?” 老板說道:“額,我們這兒什么茶都有,顧渚紫筍、安吉白茶、三癸雨芽、莫干黃芽,都是本地特色茶,最好的要數溫山御荈,是御用貢茶。” “好,給我們來五杯溫山御荈,一碟葵花籽。”師父大手一揮說道。 “好嘞,各位稍等。”說罷,老板就轉身離開了去。 孔岺情不自禁嘟囔起來:“這么個小地方能有什么好茶?還溫山御荈,那東西一年產量還不到一百斤,我都搞不到。” 師父則笑而不語。 過了大約半個小時,茶水才被端了上來,用的是地道的紫砂壺炮制,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用木盤拖著,手掌大小的紫砂壺,正冒著熱氣,看外觀十分樸素,但顏色卻是真正的紫紅色。 茶水,老板已經幫著泡好了。畢竟不是所有客人都懂茶,所以老板還得親力親為。 然而孔岺對于茶可是行家,一看那紫砂壺,就瞪了一下眼睛,問道:“老板,你這個可是宜興丁蜀紫砂?” 老板是個戴了一副老花鏡的地中海,看模樣也沒啥特別的,面對孔岺的詢問也是一驚,道:“喲,你可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紫砂壺的來歷?” 師父也接著說道:“老板,你這小店可真是金玉其內啊。” 老板嘿嘿一笑道:“我素來喜愛喝茶,所以有所研究,因為退休在家實在無聊,就在這兒盤了個店做茶館。咱們這兒呢什么茶配什么壺什么水,幾位一看就是闊氣的行家,所以我自然不會怠慢,這溫山御荈,就得配丁蜀紫砂和弁山晨露。” 說著話,老板將茶具擺放好,然后拿了三碟子瓜果來,一疊葵花籽,一疊核桃,一疊香榧,說道:“額外再贈送幾位兩碟小食,各位慢用,茶水沒了隨時叫我。” 望著桌上的瓜果,孔岺凌亂了,因為這幾樣,一看就是高檔貨,價格不菲。 真的是老板所說的門當戶對,好茶就要配好東西,奈何就是這喝茶的環境不咋地。 師父看孔岺一臉的難以置信,一邊倒茶一邊說道:“吃吧,湖市本就是茶圣的第二故鄉,懂茶之人不在少數,這其中也不乏隱世而居之人,你要是有點兒眼力勁兒,一進門就該看出來了。” 孔岺愣了一下,問道:“怎么講?” 師父說道:“一樓樓梯旁邊有一間貯藏室,門開了一條縫,我看見里面不同茶葉用了不同的貯藏方式,鐵罐、木炭、陶瓷全都有,還配了調節溫度的儀器,這專業程度,肯定是行家,你懂了吧。” 孔岺一臉驚愕,自覺遇上了茶道的大佬,忙不迭說:“那我可得好好與這位老板打打交道。” 我自然不懂茶道,見師父倒好了茶,感覺有些渴,想著這么小一杯茶哪能解渴呢。順手拿過來,一飲而盡,師兄也跟我一樣,大大咧咧地咕咚一聲下了肚,還舔了舔嘴唇說道:“也沒啥特別的呀!” 師父兩眼一瞪,啪啪兩聲清脆,拍西瓜似的,說道:“你們倆懂個屁,一杯好茶哪能這么喝,瞧瞧你們師姐!” 我們轉頭瞧去,只見師姐將茶杯在手中晃了晃,放到鼻下稍稍一聞,然后抿了一小口,面帶笑意地瞧我們,自顧自嗑起了瓜子。 說實話,我們倆是震驚的,這么一套 動作下來茶不涼了么! 師父和孔岺也跟著喝了茶,兩人不約而同地道了一聲:“好茶!” 我們一邊吃著瓜果,一邊聽著師父和孔岺閑聊,乍一看頗為悠閑自得。 然而我發現師父的目光卻不停地掃射著外面的大街,我不知道師父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又不知道從何問起。 反倒 是孔岺似乎有些擔心自家孫女,按捺不住耐心,問道:“老孫,你拉我出來不會真的只是來品茶的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