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雖然說陳陽今天進山的目的是修杉樹林跟砍柴,但看見這些才冒出泥面的小小筍芽著實可愛,就仍不住取來砍柴刀,用砍柴刀挖竹筍. 一般情況下,挖這鮮嫩的筍芽得要用到一種特別的鏟子.這種鏟子比普通的鏟子厚實,也小一些,有點像洛陽鏟,但是,又比洛陽鏟厚,也比洛陽鏟大.資料翻來覆去,實在找不到這種農(nóng)具的學名,而它的作用又都是挖竹筍跟野生淮山一類根莖蔬菜,所以暫給它起名為'挖鏟'. 說起挖鏟,陳陽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老爸來. 在記憶里,每年的這個時候,老爸總是會在每日清晨,卷起兩個臟兮兮的蛇皮袋,扛起一個挖鏟,然后就獨自往山里去. 到了午飯過后一兩個小時,也就是下午三點多鐘的時候,他才會用挖鏟當挑擔,挑著兩大包竹筍從山里回來. 每次剛進入院子,他都會把肩上的擔子往地上一扔,裝著沉甸甸竹筍的蛇皮袋與地面撞擊,總是會出一聲沉悶的聲響. 然后老爸就會裂開黑的嘴唇,露出一口明明很黃,但與他膚色相比之后卻顯得很白的牙齒,一臉得意的說道:“今天至少挖了六七十斤呢.” 這時候,老媽就會走上前去,幫忙打開捆在蛇皮袋上的青藤,一邊把竹筍倒出來,一邊跟著樂呵呵的笑道:“哈哈,那曬干的話,得有七八斤干筍了.” 早些年,一斤麻竹筍干的收購價是13元,七八斤,也有百來塊錢. 對于那個時候的一家人來說,一天能收入一百塊錢可真是一件大事. 所以,在那時候,每年父親都能憑著挖麻竹筍曬干賣錢而賺到不少錢.一個秋天下來,一兩千塊錢還是有的.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父親在山里種了許許多多的麻竹. 現(xiàn)在陳陽看到的這一叢麻竹就是父親當年種下的. 如今麻竹自成一派秀麗的風景,尖尖的筍芽也以青嫩的顏色示人,可他的父親,他的母親,他的姐姐,卻像這些竹子上的某一片竹葉那樣,被風帶走,杳無音信. 陳陽一手摸著粗壯的竹子,一手揉了揉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后繼續(xù)挖取竹筍. 因為不是用挖鏟作業(yè),所以要挖取這些才剛剛冒出筍尖的竹筍是真不容易。 一頓忙活下來,陳陽也就挖了三個竹筍.而且估計每個竹筍去除筍衣之后,也才半斤不到. 由于竹筍不多,陳陽也就先不除筍衣了.等到了家里再除. 這竹筍雖然不多,但用于嘗鮮綽綽有余. 陳陽心想,明天進山的時候可以帶個挖鏟進山,這樣的話就能多挖一點竹筍了. 不過,這山里的麻竹筍并不能隨便亂挖,只有是自己家里種下的才能挖,如果要挖別人的竹筍,一定要先得到別人的同意,不然的話,跟小偷無異。 因此,陳陽還得把意識放出去,看看以前老爸種下的那些竹子是不是都冒了竹筍出來. 他在溪邊洗了手,找了個位置坐下,就靜氣凝神,然后將意識放出去. 說來很奇怪,這一次,他的意識離開身體之后,莫名的,有些像一只小小鳥. 帶著一份莫名其妙的喜悅,一份莫名其妙的期盼,一份莫名其妙的溫暖,在山林的上空,緩慢的徜徉. 大概是因為這一次,他看到了麻竹叢,很多很多的麻竹叢. 那些分散在山林各處的麻竹叢都是村里的村民種下的,而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麻竹叢是老爸種下的...... 一如山里的杉樹林那樣,老爸種下的杉樹雖然不能占據(jù)村里杉樹林的大面積,但可以說,老爸是種樹最多的那個人...... 盡管那些樹都還沒有成材,但他種樹最多這一點,不可置否. 也許他很清楚,自己沒有學識,沒有錢財,沒有本事,所以只能拼盡全力的種麻竹,種杉樹. 在那無數(shù)個汗流浹背手腳生瘡的日子里,他心里一定是有兒子的! 可就算是這樣,陳陽仍然無法輕易去原諒他們的拋棄. 他嘆了一口氣,繼續(xù)瀏覽山林,尋找自家的麻竹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