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師發起進攻之后,對方的李定鈞所部將士們自然也是發現了,但是面對第一師的進攻,他們卻是有種素手無策的感覺。 因為對方的進攻方式和他們預料的不一樣,甚至都是從來都沒有見過的。 第一師的進攻和傳統部隊的進攻方式有著極大的不一樣,他們沒有列隊沖上去,也沒有說一窩蜂的以密集隊形沖上去,而是利用壕溝、地形進行快速頻繁的機動,機動過程中盡可能的把自己的身子隱藏在障礙物之下,同時在機動的過程中,持續用手中的后裝步槍開火殺傷敵軍。 第一師發起第一波進攻的時候只出動了三個步兵團,第二步兵旅負責正面火力壓制,讓敵軍無法抬頭,而第一步兵旅下屬的第一步兵團則是從左側開始迂回進攻。 投入的兵力看似很多,但是卻沒有形成密集隊形,也不是直接一股腦全部沖上去,而是分散的,甚至看上去有些凌亂的。 因為他們的進攻都是以點帶面,第一步兵團進行迂回進攻的時候,分散在好幾百米的范圍之內,而且也都是在第一線,充當排頭兵的第一步兵營是把前面個步兵連分開,相互配合進行快速突進,后方的一個步兵連提供火力壓制掩護。 哪怕是步兵連的進攻,也是層次分明,三個步兵排交替掩護突進,士兵們彎著腰快速突進到一定距離后,會在有利地形的地方趴下來開火射擊,掩護后方的友軍突進。 但是這樣放大到整個戰場,咋一看的話就會覺得第一師的進攻是散亂無序的。 然而,實際上他們的進攻是層次分明,而且遵循著正面牽制,側翼迂回,交替掩護,快速突擊的原則。 前線的敵軍對第一師,尤其是第一步兵團的進攻方式摸不清頭腦,以至于不知道該怎么應對,最后節節敗退。 但是后頭的林子然看到這一幕卻是感嘆良多:折騰了這么多年,總算是搞出來了。 這種裝備了后裝步槍,采用新型步兵戰術以及團營連排班編制的軍隊,才是未來。 之前那些列著密集隊形玩排隊槍斃的戰爭模式,早就該扔進歷史垃圾堆了。 不過想要玩這種新式軍隊,也是不容易。 這種新式軍隊其實要求并不低,首先必備條件就是后裝線膛步槍,沒有這玩意,士兵們不僅僅不能趴著作戰,而且火力密度也跟不上,根本無法施行這種新式戰術。 其次需要靈活有效的指揮體系,也就是要形成團、營、連、排、班的指揮體系,同時上下屬部隊的配置要合理,軍官指揮的下級部隊不能太多,這是因為部隊的火力密度大,兵線距離大,導致的部隊展開距離也比較大。 下級部隊一多根本指揮不過來。 這也是林子然麾下部隊的都是采取一師四團三營四連三排三班的緣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