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也有可能是聽別人說的故事,我個人是更偏向于這個解釋。” 馬上有人回復道,畢竟這首歌中有太多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元素。 “我覺得這首歌適用于國內(nèi)任何一個工業(yè)型城市,人民商場、乒乓少年,歌詞里的巨變不過是那個時代下的縮影,只不過高歌是整首歌放在了咱們石家莊這座城市背景下。” “不管怎么說,這首歌整體的旋律、樂器、布局,我是真的佩服,高歌牛逼!” “高歌牛逼!” 歌迷們主要在乎歌曲耐不耐聽、好不好聽。 同為音樂人,想要靠著一首歌征服這群音樂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一點上高歌做到了。 “高爺他們在石家莊待幾天?明天還有他們的演唱會嗎?” “就一天,別想了。” “想要聽只有追著他們的行程跑了,下一次就不知道是國內(nèi)哪個城市了,現(xiàn)在還沒有確定。” 聽到群里人的解釋,不少摩拳擦掌準備搶第二天票的人都愣住了,這可咋辦嘛? …………………………………… 石家莊長安區(qū)的一處小區(qū),樂評人陳煒就住在這里。 說起他的名字或許有不少人不清楚,但只要看到他書房書架上那一排排《通俗音樂》的歷年的雜志,他的身份也呼之欲出。 原《通俗音樂》主編—陳煒。 去年《通俗音樂》編輯部解散,多年出版社經(jīng)驗的他很輕松便在一家出版公司找到了工作。 除此之外,他還有著一個活躍在網(wǎng)絡上的身份,那就是自由撰稿人、樂評家。 陳煒挺不喜歡樂評家這個稱呼,樂評人反倒更適合他。 《通俗音樂》創(chuàng)刊時,每本刊物后面都會附贈一張光盤,光盤里的內(nèi)容是當時全國各地搖滾音樂人發(fā)來的小樣兒、demo和完整的歌曲,不少的搖滾愛好者就是通過這本書、這張光盤喜歡上了搖滾樂。 雖然《通俗音樂》休刊、編輯部解散,郵寄demo、小樣兒的那個地址卻一直存在沒有撤銷。 全國各地的音樂人現(xiàn)在還是會通過郵寄這種方式給陳煒寄送歌曲。 以至于現(xiàn)在別看已經(jīng)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陳煒還是保持著以前的習慣,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接收一次快遞。 聽完歌曲還會回以一封言辭犀利的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