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這時,一個容色清麗的白衣少女站起來,落落大方,向一塵老人稽首一禮,神色肅靜,語音清靈柔和,嫻雅而沉著,道:“師父,剛才說到項羽,我想問一個關于尊嚴的道德問題。” “呃,娜蘭徒兒,但說無妨。”一塵老人慈祥地看著經堂里的那個少女,微微頷首。 “是,師父。”娜蘭柔若向師父再次鞠了一躬,侃侃說:“西楚霸王項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打敗勇悍的秦軍,后來被韓信率領漢軍困于垓下,烏騅悲鳴,四面楚歌。項羽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對著愛妾虞姬,慷概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亦賦詩一首:‘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忍淚和唱。歌數闕,虞姬拔劍自刎,以使霸王無牽掛。然虞姬之逝,令項羽更無心茍活,于是謝絕烏江亭長的好意,拒絕過江東,率領二十八騎數次沖殺漢軍,以證‘天之亡我,非戰之罪’,最后拔劍自刎,留下千古絕唱。后來一女子極是稱道項羽身上所展示出來的‘士’的自尊與英雄的那種血性男兒的驕傲,遂作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文來悼念這個西楚霸王。師父,我想了解的是,項羽失敗這一事件是否對世人心理上產生了何種極大的影響?——是否就是這個影響讓世人記住了‘成王敗寇’,學會了‘不擇手段’,認可了無尊嚴的生活,也認可了卑鄙的手段,從而導致了道德與倫理意識的逐漸沉淪?!項羽是楚國大將的后代,代表的是貴族精神。他的性格和心理,體現在‘士’的尊嚴與驕傲,是一個典型的‘英雄人格’。‘英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重視道義有尊嚴有自信不愿意倚強凌弱愿意保護弱小的人坦率直爽。真正的貴族精神不是炫耀富有和地位,而是珍視自己高貴的人格。” 一塵老人坐在蒲團上,沉思了一會,說道:“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精神依舊保留。孔子贊譽‘君子’,輕視‘小人’所以,他說了一句話: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呵呵,他認為人不是因為做君子有什么好處而去做,如果為了功利去做只能做成偽君子,做君子是一種信仰。而孔子所謂‘君子’,本義是指貴族,‘小人’本義是指下層民眾。所以君子精神實際上就是所謂的貴族精神,英雄精神也是貴族精神的一種形式。在精神層面上,項羽以宋義的“不體恤士兵而殉其私”的非貴族精神的緣故取而代之,帶領楚軍加入了這場平天下之戰。在戰爭中,仁愛不一定是有益于勝利的,但是項羽認為它不可缺少。這是一個原則,是更人性的原則,是對仁愛和正義的堅持——即使會在軍事策略上吃一些虧。 “如果我們為了戰勝一個魔鬼而選擇卑鄙,即使最終戰勝魔鬼,我們也與魔鬼無異。在真正有貴族或君子精神的人看來,不屑為之。” 一塵老人取過茶壺,就著壺嘴輕輕啜了一口,看了看座下眾弟子,繼續講道,聲音平和而淡定。 “比如在援趙戰爭中,項羽并未如其他盟軍那樣選擇壁上觀,而是率楚軍獨自勇敢地加入戰斗,以一當十殺敗秦軍。在軍事上這肯定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在心理上,我知道這樣的貴族精神和勇敢,有極為積極的意義——它使楚人的性格更為勇敢自信正直,使他們的心理更健康。同樣,比如在鴻門宴上,項羽選擇不殺其時尚為弱者的劉邦,放走了他,在世人看來,這是項羽愚蠢的表現。而在項羽看來,在沒有建立于充分道義上的行為,僅僅為了鏟除競爭者就殺死劉邦,這也是不可取的。” 娜蘭柔若若有所思,抬起頭來,看著師父,說道:“嗯,師父,我認為,和劉邦爭奪天下時,項羽憐憫百姓的戰爭苦難,提出‘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一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雖有江湖上的蠻夫勇漢單挑決斗的嫌疑,但其時的天下人也皆承認‘項羽仁而愛人’,是這樣的么?” “娜蘭徒兒,你的理解是不錯的。項羽在失敗之時,他寧愿自殺也不愿過烏江。是不是因為他不想繼續‘苦天下之民父子’,而選擇就死的呢?但我想,更主要的原因也許是在尊嚴上,讓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學劉邦那樣狼狽逃竄,是項羽所做不到的,那會傷害項羽的驕傲。項羽的死,于他本人來說,是一個個體的消亡,但對世人的人格發展來說,是一個不幸的災難。因為劉邦成了人們崇拜的對象,而世人自此學會了無視規矩,開始允許自己道德墮落,允許自己不要尊嚴,世人初步學會了為了生存,而放棄尊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