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打下黃埔之后,艦隊反而不急著進攻了,而是就在黃埔休整起來,視清軍如無物。 一駐扎就是十幾天,黃埔港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后,竟然開始恢復貿易。 不做事就要挨餓的疍民們是不可能不跟艦隊做生意的,大量的物資經過他們的手送到黃埔大營中。 物資供應穩定的都不需要從福建進行補充,不過出現了一個意外插曲,竟然有人在食物中投毒。不知道是吃飯的人太多,還是投毒量太少,只有幾十個士兵拉了十多天肚子。然后軍隊采取了預防措施,精選出幾個一直放心的疍民商人作為供應商,要求他們必須揀選合格的食物,而且要求他們從別的地方采購,不能直接去廣州采購。另外食物送來后還要檢驗,第一道檢驗就是讓疍民商人先吃一份樣品。剩余的食物每一鍋都要抽選,用狗來試毒,合格的才能吃。 周瑯軍隊一直不進攻廣州,讓人不解。 他們并不知道周瑯的心思,福建尚未穩定,他根本就沒有余力攻掠廣東。此次派來的也主要是水師,步兵只有三千,即便能打下廣州,也沒有能力守住,維持穩定都很困難。 那周瑯派人來做什么。 是報復朱珪向福建滲透嗎,是來威懾的嗎,還是說單純練兵,檢驗戰列艦火力的? 都不是! 他是來遞刀子的。 給和珅遞刀子。 在廣州給北京遞一把刀子。 周瑯判斷和珅是忌憚朱珪的,可朱珪不犯錯誤和珅也沒辦法。那么周瑯就給和珅找一個機會,讓他抓住朱珪的錯誤。 什么樣的錯誤能搬到朱珪呢? 打下廣州當然可以,可那樣成本太高,只是為了扳倒朱珪,就讓幾千人去廣州城廝殺,太不劃算。 因此周瑯選擇,突破虎門防御,到廣州城外建立立足點,做出兵臨廣州城下的現實就可以了。 而且周瑯大軍兵臨城下,這本身就是對地方官的一種壓力,以清軍的戰斗力,朱珪最合理的選擇是按兵不動。可敵人兵臨城下,督撫按兵不動,這容易遭人詬病。長麟、盛住那樣的權貴不怕,話是由人說的,這種情況可以描述成他們面對重圍嚴防死守,也可以描繪成畏敵怯戰不思進取,最后落一個縱賊的下場都有可能。 具體就看誰的聲音大了,朱珪這種不貪腐的人,也許可以以自己的寬和不得罪人,但他注定沒有朋友。廣州城內那些貪腐的官員,多數都是和珅的黨羽,這就讓朱珪難以像長麟那樣欺上瞞下。和珅如果不借機會找麻煩,那就只能說明和珅是真愛朱珪了。 朱珪這種選擇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給自己樹立了一個身正的招牌,那么他做事就只能一直正下去,在一個正氣長存的時代,他也許會有一番作為,在一個茍且的時代,他注定舉步維艱。 進攻明顯不是正確的選擇,可朱珪不進攻就是把柄,就是畏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