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提到紙幣,中國人可以驕傲,但也要反思。 眾所周知,紙幣出現在宋代,當時歐洲國家還處于中世紀。世界上當時最強盛的是宋帝國和阿拉柏帝國。當時阿拉柏帝國的著名旅行家游覽宋朝,對泉州的市舶管理贊嘆有加,認為是他見過的最有效率的港口,到了杭州稱贊杭州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 宋朝最為人熟知的貢獻,是活字印刷術。紙幣本有可能達到跟活字印刷術一樣的地位,成為世界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可惜紙幣管理沒有延續下來。 這不怪宋朝人。紙幣在宋朝的出現,是商業發展帶來的,最早出現在四川。是商人發明的,因為當時的四川缺銅,大量使用鐵錢,鐵錢笨重,大宗交易中用到的鐵錢有時候比貨還多。 宋朝一些商人漸漸開始為貿易做擔保,印刷對應數字的紙票,稱為交子。大宗貿易漸漸開始使用這種有富商擔保的紙幣,然后返回兌換。 紙幣是一個有利的金融工具,漸漸在四川形成了主流。宋朝官府發現其中奧妙之后,非常贊賞。可對于這種工具掌握在私人手里的弊端比較擔心,于是開始介入,在四川設立了交子務,派京官去監督印制,這種官方發行的交子,叫做官交子,中國國家發行紙幣的歷史,就從這里開始。 可是印錢的權力一旦掌握在不受監督的政府手里,往往會造成濫發,因為政府有足夠的多印動力。所以宋朝的交子也經常出現貶值現象,持續了八十多年的官交子被迫停發,接著引入另一種紙幣,稱之為錢引。但錢引的貶值速度更快,因為錢引不允許兌換。 宋朝對紙幣的管理雖然稱不上良好,可畢竟是探索,而且一直保持使用到宋朝滅亡,應該說探索出來的經驗如果能加以繼承和規范的話,紙幣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到了元朝,蒙古人確實看重宋朝紙幣的作用,忽必烈也曾經讓人用真金白銀兌換,試圖保持紙幣的價值,但蒙古人印錢比宋朝人更沒有節制,結果紙幣沒有成為一種便利商業的工具,反而成為一種掠奪百姓的工具。 到了明朝,老朱家做的比蒙古人還不如。忽必烈至少知道紙幣需要儲備金,朱元璋印紙鈔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賞賜功臣。用皇權強行規定所有人都必須收。但官府沒有任何兌換的想法,結果朱元璋時代就把寶鈔發濫了,到了兒子朱棣時期,為了維持寶鈔的價值,做了一番努力,但朱棣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銀去換紙鈔,他又不傻,為什么要拿錢換紙。他采取的措施是,讓所有過關的稅卡,都收寶鈔。所以明朝的關口,也叫做鈔關。 但寶鈔一邊收,一邊還繼續發,爛的鈔關都不愿意收了。后來朱棣的繼位者,認為寶鈔實在是一種禍國殃民的東西,永久廢除了。 到了清朝,也普遍接受明朝人“領悟”的紙鈔只是劫奪民財的工具這種說法,所以清朝不再印制鈔票,知道太平天國時期,實在沒錢才印過一段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