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南京周瑯登上了皇帝位,北京的嘉慶卻離開了紫禁城。 他去了木蘭圍場。 內(nèi)政方面,在他的師傅朱珪等人的用心輔佐下,嘉慶也比他爹要嚴謹細致,終于穩(wěn)定了局勢,地方上甚至開始不斷傳來清剿白蓮教的好消息。結(jié)寨自守,鼓勵團練的政策起到了效果,白蓮教匪的流竄被遏制住了。官兵緊追不舍,白蓮教再也無法裹挾流民,越打越少。 為由心腹大患周瑯逆賊卻日益做大,而且聽說在南京建國了,國號竟然就叫大周。當真是沒有跟腳。 其實滿清又哪里有什么跟腳。 中原王朝的皇權(quán)更替,都講究一個傳承,自立為王這種事古來少有。秦朝的建立,是在周天子分封的秦國基礎(chǔ)上。漢朝也是因為劉邦曾被項羽借楚懷王的名義封為漢王。三國時代依然如此,魏國是因為曹操生前就已經(jīng)被漢獻帝封為魏王;蜀國的國號其實是漢,后人稱為蜀漢,劉備自認是興復的漢室,跟劉秀建立東漢一樣,自認正統(tǒng);吳國,也是因為曹操通過漢獻帝冊封孫權(quán)的吳侯。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也是因為他父親時候就得到了晉王的爵位。之后五胡亂華,到隋文帝統(tǒng)一,隋文帝的隨則來源于自己的隨國公封號。之后的唐,李淵也是被隋朝冊封的唐國公。趙匡胤則是宋州節(jié)度使。 直到元朝斷了這個傳承,元朝的蒙古人是自己從易經(jīng)中挑的字號,大哉乾元的元字。 明朝又接過了這個傳承,大明名義上是繼承的大小明王的字號,硬扯也不肯自立。 清朝時傳承又一次斷裂,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到了皇太極時候,才更名為大清。 再到周瑯這里,確實牽強也扯不上了,他之前名義上算是陳周全冊封的南路輔國大元帥,哪一個字適合做國號,南國?路國?群臣討論的很激烈,甚至從周瑯起家的地名上找傳承,周瑯在鳳山縣起家,甚至有人提出了“大鳳”這個國號。福建人表示雖然圣上在鳳山興兵,但卻是在福建建立基業(yè),福建古國號“閩”,所以福建人支持建國號“大閩”,可廣東人不干,說還不如叫“大越”,至少越國也是周天子冊封的正統(tǒng)國號。浙江人也支持“大越”,畢竟古國越國就在浙江。江蘇人不服氣,說“大吳”也是古國,且朱元璋還自稱過吳王呢。 各地群臣和學者爭的不可開交,大家都引經(jīng)據(jù)典,試圖讓自己家鄉(xiāng)成為新的王朝國號。 周瑯干脆一個都不用了,就用“大周”,因為他姓周,他也不想去攀傳承了,這種講求自謙的文化觀,他并不認同。他的企業(yè)他想起什么名,就起什么名。 周畢竟也是一個古國,皇帝都提出來了,也就沒人爭了,這才定下了大周的國號。 聽到這個國號,滿清群臣譏諷。 嘉慶卻笑不出來,跑來了木蘭圍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