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后英西美海軍,甚至有可能包括投降的法國海軍,聯合摧毀中國海軍,逼迫中國退出戰爭,限制海軍規模,停止擴張。 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況一般都不太可能發生,英國人認為,普魯士無法摧毀法國,法國也無法短期內摧毀普魯士,最大的可能是像普奧對俄國的戰爭那樣,法國陸軍被長時間牽制在歐洲大陸。 英軍在海外聯合美軍作戰,中國海軍在地中海圍繞直布羅陀進行突圍作戰。 英國對自己的海軍有信心,而且他們也不是表現的像現在這么弱,英國的工業實力依然是世界第一,一旦開戰,并且演變成長期戰爭的話,英國海軍一年之內就能讓自己的艦隊規模擴張一倍,縮小跟中國的差距。這是基于英國造船工業無論是技術還是規模上都是世界一流的現狀做出的判斷,而不是盲目樂觀。 因此英軍相信英國海軍有絕對的把握能夠保證本土的安全,讓英國本土在戰爭結束之前都不會遭受攻擊。 地面作戰,如果是在亞歐大陸上,英國認為除非團結整個歐洲的力量,否則很難跟中國抗衡,但在美洲,中國無法利用本國龐大的人口優勢,基本上只能依靠美洲領土獨立支撐,根據上次戰爭的經驗,英軍判斷英美聯軍無法徹底戰勝中國北美陸軍,但至少能堅持不敗。英美陸軍卻有絕對的把握戰勝魁北克,將法國在美洲的釘子全都拔除。 西班牙陸軍也有能力擊潰卡洛斯的部隊,重新占領墨西哥、秘魯等西班牙殖民地。 地面作戰,還會有第三個戰場,那就是亞洲戰場。這些年英國人持續加強英屬印度的軍事力量,但英國明白一點,無論英國怎樣加強印度土兵的數量,都無法跟中國比拼規模,英軍已經在英屬印度制定了新的戰術,那就是防守戰術。他在英屬印度邊境地區,修建了大量的要塞。一旦開戰,英國人認為可以憑借恒河要塞群,拖住中國軍隊。英屬印度將利用防守戰術,拖住中國陸軍主力,給其他戰場爭取贏得局部勝利的時機。 最后這場戰爭將消耗數年之久,然后以英美一方取得局部利益,中國做出有限讓步結束。 這是英國人能想到的最好結局,即使是最瘋狂的英國軍事人員,也不會指望一場戰爭就能擊垮中國這樣的大國。英國不指望這場戰爭能夠實質性削弱中國,但這場戰爭將有可能打敗法國。從這一點上來講,英國認為法國跟中國結盟也不是一件壞事,至少讓英國可以將法國的威脅徹底消除。之后歐洲將沒有挑戰英國海權的對手,英國人就可以專心致志去挑戰中國了。 跟中國這樣的老大帝國開戰,必須有耐心,就像削弱拿破侖帝國一樣,一點一滴的削弱他,或者像對付印度那樣,一點一滴滲透他,最后才能一腳踹翻他。 但這些計劃的執行過程中,都少不了一個歐洲國家拖住法國的陸軍力量,否則英國是沒有機會在北非和西非擊敗法國的,因此普魯士變得至關重要。 當然,奧地利也能起到這個作用,可目前奧地利跟法國關系緊密,拿破侖家族聯姻的唯一歐洲貴族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目前兩國之間還沒有顯示出裂痕,英國認為他們最多也就是讓奧地利保持中立,讓奧地利不去幫助法國就已經很難得了,很難讓他站在法國的對立面,尤其是在法國日益強大的時候。 英國對普魯士的絕對依賴,給了俾斯麥獅子大開口的機會。 “每年一千萬英鎊援助,從條約簽署之日起撥款?!? 俾斯麥的要求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英國能用來拉攏普魯士的,無非是錢,可俾斯麥要求的,可不像法國那樣,戰爭中才會提供援助,俾斯麥竟然要求英國從條約簽署之日起就撥款。 第(2/3)頁